心情随笔
当前位置:首页 > 心情随笔 > 列表页

外出学习考察调研报告材料汇编1

泥巴往事网  发布于:2020-03-25  分类: 心情随笔 手机版

  外出学习考察调研报告材料汇编 17 篇

 1、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考察学习的思考

 8 月 14 日至 21 日,在市委杨书记亲自率领下,我们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了为期 7 天的考察学习,这次考察学习虽然时间短,但学习方式好(现场参观与互动讨论相结合,实地考察与会议座谈相结合,国外先进经验与昭通发展现状思考相结合)、主题明确(新马两地城市建设与管理以及产业布局与发展)、针对性强(聚焦当前昭通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短板如何破解)。通过考察学习,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以及产业发展等,有了许多更直观、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从而真正理解了“见识比知识更直接”这句话的深刻涵义。同时,对照镇雄城乡建设发展的现状,自己也深刻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和紧迫感,现将考察学习的心得体会与思考汇报如下:

 一、见识与感受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总体感受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可以概括为“1234”。1:即以人为本的理念;2:即重点解决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两个问题;3:即重点布局人口、交通、产业三个核心要素;4:即科学而正确处理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四者之间的关系。规划统领发展的路向,建设决定城市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动态过程。管理和服务决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活力,是一项综合手段。

 (一)关于规划。抵达新加坡的当天下午,我们就参观了新加坡规划展览馆,其前身为市区城建局展示廊。通过参观学习,我深深为新加坡一流的规划编制、合理的规划方案、到位的规划执行所震撼。 1.科学性。新加坡政府在建国初期就高度重视城市规划,1967 年就聘请联合国专家,历时四年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新加坡城市概念性发展规划,并以此为总纲领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类规划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先进的理念,较好地运用了区域经济、生态环保、城市意象(即人对建筑或环境的宏观感受)等规划理论,真正体现了在一张蓝图的指导下有序建设的发展。比如:在概念规划中新加坡确立了环状发展的思路,环的核心是水源生态保护区,禁止任何开发行为。城市中心在南海岸边,以乌节路为重点,规划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商贸和旅游中心(我理解为何设在最南端而不是北端,重要原因之一是怕城市中心发展起来后对紧邻的马来西亚新山市带动较大,而对本国其他区域反而没有辐射带动)。一般工业集中在西部的裕廊工业区,主要是离开生活区并考虑风向不会污染本岛;火力发电、石油化工更是远离本岛,主要考虑消防、环保等安全因素。

 2.前瞻性。据新加坡公共事务对外合作局李之强署长介绍,新加坡概念性规划期限一般为 40—50 年,每 10 年调整一次;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般为 10—15 年,每 5 年调整一次,体现了刚性约束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原则。例如,在规划中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规划团队不可能预见到未来所有情况,于是在规划中常有“留白”空间,即将部分城市土地暂时“闲置”起来。在市区参观时,我们在市中心都能随处看到这样的留白绿化空间。这既可为相邻片区长远发展或新增功能预留空间需要,又可为规划失误而采取补救措施而提供用地空间,还可因土地储备而升值。在参观中我还注意到,新加坡大多数街道都是用很宽的绿化带隔开,这也是为了今后建设高架桥预留的用地。有了这些前瞻性超前的规划,至少减少了以后征地拆迁的许多麻烦。

 3.参与性。新加坡政府认为,不论是概念规划还是总体规划,都具有较强的 刚性约束,一旦经过法定程序批准,都不得随意修改。但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却特别强调公众的参与性,推行阳光规划,建立清晰平衡的权责体系,公开权力运行的全过程,提倡换位思考,鼓励更多的公众参与规划进程和提供反馈意见,并充分吸收采纳,真正做到了集思广益、以人为本。同时,也使得市民对规划和执行政策的公平性确立信心,实现了真正的“三个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工作认同)。规划确定后,任何人(包括外国游客)都可以随时查阅城市规划。我们在规划展览馆和建屋展览厅参观时,就见到许多市民包括部分西方人在那里查询相关资料。

 (二)关于建设。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居住,并不在于城市规模的大小,或者建筑的高低,而是看这个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安全、和谐、生态,城市规划的建设是否具有人性化,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1.“民主与集中”。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新加坡采取的是“一松一紧”的城市设计控制机制,形成了“核心区多样”与“新镇统一性”的外部风貌,我个人理解为是“民主与集中制”的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体现。在城市中心区,比如我们参观的中央商务区和滨海地区,引进了许多国际建筑大师进行设计,强调的是建筑创造的艺术性、独特性,以宽松的规划引导,形成了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城市风貌。而对于核心区之外的新镇建设,则以政府力量为主导,按照标准模式化设计邻里布局,客观上促成了新镇风貌的统一性,比如我们参观的大巴窑新镇和碧山新镇,特别是新镇里的组屋设计,充分体现了统一性。

 2.现代与传统。新加坡是个城市型国家,整个城市都体现出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感,主要是将近现代世界各国城市规划值得借鉴的创新理念广泛吸纳、整合,同时结合了技术进步,采取了以现代交通系统与高层建筑相结合的新型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形成了纵向“立体式”高密度发展的现代化城市与组团单元的住区 “水平式”细胞社区的良好结合。同时又通过规划保护重点,保留***个富有特色的传统街区,以彰显城市的文化与个性。比如,保留牛车水中国城,就是展现中国文化;保留小印度街区,就是展现印度文化。这些传统街区已成为城市特色的重要窗口,但新加坡在建设中,始终坚持一条不建民族村的原则,主要还是促进多元文化真正交融发展的考虑吧。

 3.人与自然。新加坡还特别注重对非建设空间的管制,处处体现出对自然的保护和对人的关怀。无论我们参观的亨德森波浪桥、植物学公园,还是在市区里穿行,都能有一种一走出屋子就仿佛被大自然怀抱的感觉。根据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大约 300 公顷的树林、候鸟栖息地和沼泽地划为自然保护区,同时还建了大批公园和绿地。据有关人员介绍,新加坡大约就是在我市昭鲁坝子那么大的陆地上,就建了 300 多个公园、***个标准化 18 洞高尔夫球场;在居民区,每隔 500米左右就会有一个公园或公共绿地。在建筑设计上,凡是临山的建筑,都会依山就势而建,尽量保护山景的完整;凡是邻水的地方,都会建大片的休闲区和亲水住宅。特别让人震撼的是,在我们参观裕廊工业园区时,发现在园区中间的一个小山及周围就建了一个面积相当大的公园,森林植被好,各种鸟类栖息。据介绍,这个公园的建筑主要是破除市民因担心工业污染、破坏环境而不在此购房居住的顾忌,于是就让鸟来先“住”而不证自明。

 (三)关于管理。新加坡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以人为本、服务在先、法制保障。建立了标准细、要求严、惩罚重的城市管理机制,成为用制度、用法规管人的典范。这些法规可操作性强,没有任何通融的余地,对城市管理的立法达 400 多种,基本做到了“无事不立法”,使城市执法工作都有法可依。对建筑物、广告牌、环境卫生、公共绿化、公共厕所等硬环境都作了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内容都提出来明确的惩罚标准和措施。如:随地吐痰和在公共汽车上抽烟 最高可罚款 1000 新元。同时,在执法中坚持先教育、后执法,凸显了制度的人性化。环卫管理人员在执法中如遇到不配合者,可报警强制执行;警察对违反环境卫生法规的人员,可以进行处罚或逮捕,移送法庭判决。

 (四)关于绿化。大多数人都知道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园城市”,这不仅得益于建国之初就提出建设“花园中的城市”规划定位,我认为关键还在于之后围绕此定位的坚持不懈的落实。

 1.成立了由总理直接领导的花园城市委员会,专门推进绿化工作,并将园林绿化指标作为规划许可的强制性标准,全面推行道路绿化带、小区绿地和开放空间等各类绿地建设,真正做到见缝插绿、土不露天。

 2.通过容积率补偿、绿化屋顶津贴等政策鼓励开发商在各类项目中,充分利用地面公共花园、屋顶花园、天空廊道和垂直绿墙等多维度的垂直立体绿化。

 3.放宽对阳台空间的限制,使屋主可以创造“空中花园”,并对在高楼楼顶建筑花园的开发商颁发“城市花园奖”。

 4.绿化设计主要手法:重要干道两侧至少设 30 米绿化道,绿化带通过地形处理,形成了隆起地形,减少噪声,改善景观;所有道路均种大树;道路重要交叉口绿化带适当加宽;形成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的多层次绿化。

 通过以上措施,让人们在主干道驾车行驶时并未感觉到两侧高层建筑的存在,反而好像置身于自然森林中,而不是令人压抑的高楼林立的人工环境,这也是充分体现花园城市的重要方面。

 二、差距与不足

 通过七天的认真考察学习,对镇雄以县城为重点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主要有以下差距和不足。

 (一)从规划上来看 1.规划水平较低,层次不清晰。

 2.规划实施刚性不强,导致有些规划成为老百姓调侃的“鬼话”。

 3.规划批前论证不充分,批后监管不严格。

 4.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规划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有些规划和建设成为吃力不讨好的“民怨”工程。

 (二)从老县城来看

 1.由于缺乏规划,所以整个老县城就呈现出见缝插针式地自然“野蛮生长”。每天有近***万人在 15 平方公里的山坡地上工作生活,导致整个老城区拥挤不堪、功能紊乱。

 2.由于前期没有规划,后期又没有很好地管控,导致老城区建筑密度大,人口聚集高、绿化率低等老大难问题难以解决,加之建筑风格和街道设施小品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大多数街道界面显得非常杂乱,以致整个老城区风貌整体品质较差,特别是远眺和俯瞰时较为明显。

 3.老城区道路缺乏层级设计,功能不清,断头路、丁字路多,部分重要道路或交通节点拥堵现象严重,道路步行环境也较差,造成整个老城区的道路空间体验不断恶化。

 4.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明显不足,比如:学校、广场、公园、停车场、公厕、垃圾处理等相对较为缺乏且品质较差,商业、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态单一,服务质量相对较低,以致于城市建设不配套问题直接转化为社会问题,比如:一到开学季,孩子上不了好学校或就近无法入学等抱怨层出不穷;一到雨季,对整个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吐槽就百花齐放;一到城管执法产生冲突时,不管哪方有理,就会出现市民齐心协力骂城管的尴尬局面。其实,为何“一盘散沙”似的老百姓在对待城管时立场如此出奇地一致呢?我想根本原因还是我 们整个城市建设各种配套不到位,而让大多数居民对此不满而造成的。

 (三)从南部新区来看

 虽然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但由于缺乏操作性较强的控制性规划和分区域详规,导致新区在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1.规划布局还不够清晰,功能设置还不够完善。如果我们把新区比作一家人居住的房子的话,那就是我们新区的“客厅”(我理解为核心区或相当于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 CBD)在哪?“卧室”(居民生活区)相对布局在哪?“餐厅”(餐饮休闲娱乐区)布局在哪?“厨房”(物流中转、三产服务等)布局在哪?“卫生间”(垃圾中转、一水两污等)又如何布局,等等。

 2.规划与实际地形吻合度差。南部新区整个地形是坡地且沟壑纵深,但现在的规划很多设计都似乎是放在一个平原地块上来思考的,导致南部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大开大挖量非常大,建设成本也就上升。而且,将来整个城市建成后的整体效果将会与原设计形象相差甚远。

 3.南部新区的建筑设计缺乏指导细则。比如:区域建筑风格、建筑外立面色彩、城市天际线等,包括核心区布局的单体建筑式样等都需尽快有指导细则,新区与老城区的道路连接、功能转移、人口吸引等也都要有具体操作方案。

 4.南部新区目前的规划,不考虑以上这些缺陷,都也仅只是一个新城规划,最重要的是缺乏与此必须匹配的新产规划。

 (四)以专业人才来看,更是极度缺乏

 主要表现在住建规划部门无专业人才,导致在向县委、政府提供决策建议时质量不高。另外,规委会成员单位专业知识储备也不够高,导致规委会在讨论规划是很多成员单位集体“失声”,以致于老百姓说:“规划,规划,不就是你几个几句鬼话。” 三、思路与方向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给我们许多启示,也为我们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和希望。在今后工作中,将“围绕一个定位、做到三个结合、强化四种意识”,积极推进镇雄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一)围绕一个定位

  即围绕将镇雄建设成为昭通市重要的次区域城市的定位,努力使镇雄成为滇川黔三省结合部的“立交桥”。

 (二)做到三个结合

 1.将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与脱贫攻坚这一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2.将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与“四治三改一拆两增”和“七改三清”紧密结合起来。

 3.将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与“四城同创”紧密结合起来。

 (三)强化四种意识

 1.富规划,穷建设。规划是做任何一项工作的先导。没有良好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也就无从展开,所以才有“规划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这一经典名言。正如杨书记经常说的“没有想好你就根本不会做好”。因此,今后在以县城为重点的城乡建设中,我们将牢固树立“富规划,穷建设”的意识,进一步加大对规划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切实提升规划的档次和水平。一是尽快对南部新区原制定的规划进行一次修补,重点要解决前文所说的“客厅”“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如何合理布局问题。要分区域合理确定南部新区土地正负零问题,要设计南部新区产业布置及对老城区产业“虹吸效应”的具体措施,切实加快推进速度。二是要尽快对老城区现有城市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一次梳理,对缺失的功能要进行相应完善,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提升和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与水平。 “疏”就是将老城区的一些负载过重的功能尽快疏解到新城区,以解决老城区拥挤不堪的局面;“堵”就是要严格控制住老城区的各种“野蛮生长”。三是对乡村也要尽快制定和完善集镇和村庄规划,按照“控、规、改、管、建”五字要领,突出重点,逐步分批推进。

 2.先产后城,产城融合。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新加坡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经济起飞,前期是靠制造业拉动,后期是靠服务业支撑。镇雄作为一个后发地区,要想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科学布局产业,做到先产后城、产城融合。在当前的发展现状和空间布局上,我们必须以县城为核心,在内环(老城和新城)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老城区发展以商贸服务等为主的第三产业;新城区努力引进一些需求潜力大、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居住、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等,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聚集,防止老城变死城、新城变鬼城)。在外环(包括工业园区,以及五个卫星集镇)重点发展以制造、装备、加工等为主的第二产业,严格遵循上下游产业链布局,不断增强产业对城镇的带动作用。

 3.先服务,后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座好的城市不是“造”出来,而是“管”出来的。针对镇雄县城实际,我们将学习借鉴新加坡政府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树立“先服务、后管理”的意识,在合理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努力弥补历史欠账、全力提升城市功能、尽力满足市民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使城市不仅有好“面子”,更有好“里子”,最终实现“管”与“理”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把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作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抓手。对背街小巷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街(巷)长制,组建小巷管家,构建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私搭乱建、安全稳定等“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的问题。另一方面,用法制规范城管执法。构 建完善高效的城管规章体系,通过严格的执法和管理来约束、制裁违法行为,促使市民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同时,更加注重教育引导,广泛宣传城管法规和知识,大力曝光不文明行为,积极引导群众了解城管法规、支持城市管理,将城市管理变成“全民责任、全民意识、全民行动”。

 4.多绿化,少硬化。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新加坡、马来西亚“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园林县城”创建,更加注重生态绿地建设,更加注重树、灌、花、草的协调搭配,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四季常绿的绿化模式。在老城区拆房增绿、见缝插绿,在新城区规划建绿、“留白”造绿,全面推行道路绿化带、小区绿地和开放空间等各类绿地建设,大力推进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广场绿化、街道绿化,鼓励开发商在各类项目中利用地面、屋顶等空间以及垂直墙面等开展植绿增绿,最大限度挖掘绿化空间、增加绿化面积,真正做到少硬化、多绿化,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宜居生态圈。

 2、多管齐下治理交通拥堵畅通高效提升宜居魅力——对破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的调研与思考

 城市交通是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是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目标要求,我们近期就破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中心城区交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大力实施中心城区“西进、东扩、南移、北优和老城提升”战略,城区交通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城市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以一、二环线、环城高速和兴汉路、滨江路、天汉大道、团结街为骨干的“三环两横两纵”道路框架已经形 成,中心城区道路总长达到 418.4 公里,其中 40 条城区主干道 46.82 公里、54 条城区次干道 57 公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较快,中心城区共有公交车 414 辆、运营线路 32 条、运营总里程 584.5 公里,20**年城市公交客运量超过 4***万人次,日均客运量达到**.*万人次;中心城区共有出租汽车 892 辆,20**年出租车客运总量 2***万人次,日均客运量达到**.*万人次。城市交通管理不断强化,中心城区共设红绿灯 41 处,电子警察 40 处,测试卡口 5 处,交通标识牌 1100 余块,交通标线约 40 余万延米;近几年持续开展道路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取得了较好成效。

 尽管近年来我市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一些路口、路段、时段交通拥堵、秩序混乱问题仍较突出。

 一是堵车易发常发。天汉大道、太白路、兴汉路、前进路、北团结街、东大街、北大街、莲湖路等商业区、学校医院周边路段易发拥堵,莲湖路与北团结街十字、黄家塘十字、将坛路与天汉大道十字、虎头桥路汉运司后门口、万邦路口、高客站门口等人流、车流集中路口拥堵频发,市医院门口、风景路与天汉大道交叉口、天汉大道与滨江路交叉口、西环路与康复路交叉路口、东关正街与团结街十字、理工学院门口等异形道路路口行车难以通畅。节假日,机动车、电动车、行人大量出行,来汉旅游探亲访友车流量增多,骨干路段和汽车站周边人流、车流激增,常会发生交通拥堵。上下班、上下学高峰期及恶劣天气,机关单位、学校周边路段、路口常常出现行车难。

 二是停车一位难求。交通主干道附近和城市广场、学校医院、机关单位、运输车站、批发市场、商业集中区周边,常年存在停车难。市中心医院、中心广场、运达批发市场等区域停车经常一位难求,违规停放和在路边徘徊寻找停车位的机动车更加剧了交通的拥堵。

 三是管理难度增大。目前,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约**.*万辆、其中载客汽 车6万辆,摩托车**.*万余辆,电动车约***万余辆,低速三轮车1600余辆,老年代步车近千辆。一方面,交通管理任务繁重、警力有限;另一方面,机动车违章转向、随意调头、见缝插针、随意停行现象屡见不鲜,电动车、低速三轮车在道路上肆意穿行,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人车抢道现象到处可见,这使交通管理的工作量和难度大为增加。

 二、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通过实地调研和汇总分析,我们认为导致市区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城市功能布局不尽合理,道路等交通资源供给不足,公共交通分担出行压力不够,交通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

 (一)城市功能不均衡,造成部分区域交通拥堵频发。一是老城区功能过于集中。由于历史原因,天汉大道两侧的民主街、中山街、北大街、东大街等老城区,既集中着党政机关,又集中着 10 多所中小学、幼儿园,2 所医院,这些过度集中的公共配套设施,造成出入车辆多,影响了交通出行。二是路网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年来新建拓宽了一大批道路,如东一环路、北一环路、滨江路以及东、北出入口,但城区大部分道路基本上还是混行交通的格局,主干路、次干路基本不具备级配,东大街、北大街、中山街、川前街等越是交通集中区道路越狭窄。加之城区环线尚未完全连通,支路、背街连通性低、无法成网,造成机动车、非机动车通行集中在主干道上,使得主干道交通负荷过大。三是部分大型功能区交通疏导性较差。北大街商业区、民主街行政区、运达批发市场等高密度人群活动场所停车场配建不到位,严重削弱周边道路功能。市汽车运输总公司**汽车站、高速客运站位于中心城区内,每天有几十条班线、上千个班次发往各县及**等城市,进出客运站的车流给周边路网带来很大压力。南郑、勉县等郊县的客运车辆、快捷车进入市区繁华地段,随意上下旅客、慢速行驶、游走揽客,造成虎桥路、石 马路、前进路等路段交通不畅,降低了通行效率。

 (二)道路供给较滞后,导致车路矛盾日益凸显。一是城市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汽车增长速度。近三年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的速度递增,城区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车辆增长的需要。况且,新增道路主要分布在新城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城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这就使城区主要路口及路段交通流量成倍超出设计流量,造成市区道路通行能力下降,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南北团结街作为城东贯穿城区南北的中轴线,设计最大交通流量为机动车 1200 辆/小时,但经对市人民医院 T 型路口、莲湖路十字、东门桥 T型路口早、晚高峰交通流量统计,三个路口早高峰机动车流量均达 6500 辆/小时以上,非机动车流量均达 1100 辆/小时以上,极易形成交通拥堵和秩序混乱。二是城市道路设施欠账较大。随着我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规模不断扩大,部分道路未能及时延伸,导致断头路、道路衔接不到位、交通循环差等现象比较突出,如:南一环西端、西一环南端、前进路西端、傥骆路南端等断头路多年未打通,形成交通瓶颈,增加了周边道路交通压力,容易出现交通高峰期潮汐性、系统性的拥堵现象。立体交通设施不足,除几座跨越铁路立交桥外,仅在天汉大道的钟楼十字、万邦十字设置了地下通道,在中心广场设置了人行天桥,其余如兴汉路、前进路、北团结街、东大街、北大街、莲湖路等主要交通干道天桥、地下通道等立体交通设施为零,导致这些路段红绿灯过多、车辆通行缓慢,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三是停车泊位严重匮乏。中心城区现有机动车停车泊位约**.*万个,车辆保有量和车位配比为 1:0.6,与 1:1.3 的通行配比差距较大;社会公共停车泊位严重缺乏,百辆汽车公共停车泊位仅 5.***个,距畅通工程国家最低标准***个/百辆相差甚远。现有非机动车停放点39处8700平方米,容量不足3万辆,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基本停车需求。一些大型商场、酒店、娱乐场所将规划 建设的停车场地挪作他用,使周边车辆只能停放在道路旁边和人行道上,临时停车位大量的占用了道路资源。

 (三)公交发展水平落后,难以成为市民出行主要交通工具。一是公交基础设施滞后。中心城区现有人口**.*万人,按公交车 10 标台/万人的标准计算,公交车应该达到 762.9 标台,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但城区运营的公交车只有 490标台,缺口相当大。公交场站、停靠站严重不足,枢纽站、首末站、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点等设施基本没有,公交车停靠、上下客只能占用交通道路,影响了其他车辆通行。二是公交线路覆盖率不高。公交线网密度为 3.06 公里/平方公里,低于 3.5—4 公里/平方公里的规范标准;公交站点***个,300 米站点覆盖率为**.*%,低于**%的规范标准。公交线路重叠率达**%,线路大部分设置在城区的主、次干道上,一些社区和支路缺乏公交服务,不方便区域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三是公交服务水平不高。部分车辆老旧、准点率不高、车内卫生不达标,公交行业总体仍停留在人力资源密集型的粗放经营阶段,公共交通服务的快捷化、信息化、人性化、舒适化亟需改善。

 (四)交管执法不够严格,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一是执法合力不强。各部门之间联动配合不够紧密,交通安全监管执法和督导检查仍失之于宽、软,未形成严管、严查、严处的常态机制,导致对车辆乱变道、乱抢道、乱插队、乱调头、乱压线、乱超车等行为的处罚震慑力不够,对行人、自行车、电动车违反交通法规行为处罚警示不力,对违规营运三轮车、老年代步车清理取缔工作难以到位。在市政维修工程影响交通秩序、轻微事故造成交通拥堵等方面的沟通机制也不完善。二是交通管理设施不足。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和交通隔离设施的建设缺乏计划性,现有交通标志、标线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规范不够。交通管理科技含量较低,未形成统一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进行 管理。三是交通警力仍然不足。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口、道路里程的增长,车辆、驾驶员的增多,也造成警力严重不足,长期超负荷工作,有效警力下降,除日常固定岗位、事故处理外,无多余警力对因各种交通违法行为引起的拥堵问题予以深入治理。

 三、破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难题的几点建议

 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影响着**的对外开放形象,关系着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切实破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难题,是加快“三市”建设、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发展短板的重要任务。解决这一难题,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结合**城市发展实际,积极推进“146”工程。即“围绕一个目标、遵循四个坚持、落实六项重点任务”。

 一个目标:中心城区交通治理要始终紧紧围绕全力优化交通供给、不断提升宜居魅力这一目标。

 四个坚持:坚持把握大势、统筹谋划,重点是准确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以人为本要求,统筹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深入研究、精准发力,全面抓好城市总体规划衔接、城市交通规划完善、公交服务提升、执法手段改进等工作。坚持远近结合、协力攻坚,重点是既着眼长远及时完善规划设计,又聚焦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善于凝聚合力,勇于攻坚克难,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城市交通治理的成效。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重点是找准城市交通拥堵的病灶所在,根据“药方”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及时出台针对性举措,综合治理存在问题。坚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重点是总结以往城市交通整治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体系和责任体系,加快形成缓堵保畅长效机制。

 六项重点任务: 第一,健全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成立市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委员会,由市政府领导担任主任,公安、交警、交通、规划、住建、工商、质检等部门和有关县区政府为成员,定期研究影响中心城区交通的重大问题。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抓好交通规划。围绕市城市总体规划,牵头抓好城市综合交通、市区停车场、公共交通等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工作,并推动规划落实。二是明确任务职责。对于清理取缔非法营运三轮车、非法客运车辆、规范治理老年代步车、区域施工影响交通、瓶颈路段改造等老大难问题,需要开展的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等,组织相关部门协作配合,明确责任分工,限期落实到位。三是加强督促检查。对于既定任务、突出问题,采取现场办公、暗查暗访等方式,加强跟踪督查,及时反馈通报,确保调动起各相关部门、各交通管理者、参与者的积极性,形成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第二,完善规划体系,做到科学引领城市交通。一是适时修订提升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城市功能区分布,适时修订提升城市总体规划,完善城市新建居住区学校、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疏解老城区交通压力。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引,做好中长期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修订,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交通建设的指导作用。二是及时编制完善分项规划。优化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加大规划指导下的城市道路结构调整改造,构筑与城市发展相适应、高效快捷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将城市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及出租车停靠点等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大容量、快节奏的城市公交。编制城市停车系统规划,形成以配建停车为主体、公共停车与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城市停车系统。三是加大规划落实力度。进一步制定出台促进城市交通各项规划落实的地方法规,把城市交通各项规划指标的落实作为区域详规审查的重要内容,真正使城市交通建设步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第三,加快硬件建设,提高城区道路通行能力。一是加快市区路网建设。推动城市主干道升级改造,专设非机动车道,实现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分流。尽早打通前进路、西新街、南一环、望江路、汉宁路等断头路,形成交通环线。适时拆除司法路南侧门面房、拓宽川前街路面宽度,打通道路瓶颈。在理工学院东门、**中学新校区、市人民医院西门等行人流量大的交通要道,建设更多的地下通道、天桥等过街设施,在保证行人安全的同时提升机动车通行效率。加大城市次干道、支路、背街小巷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改善城区道路微循环。二是加快重点路口改造。对前进路天汉大道十字、南一环南团结十字、新桥十字进行路口渠化改造;对天汉大道将坛路十字、北团结街莲湖路十字、南北团结街东大街十字扩建右转车道,减少拥堵发生;拓宽交通瓶颈,优化兴汉路高客站门前机非隔离绿化带,压缩人行道,拓宽路面单向宽度;优化虎头桥路运达步行街地段机非隔离绿化带,单向拓宽北侧路面,解决交通梗阻。三是加快停车泊位建设。加快重点商业区、行政区、休闲区停车场建设,同时利用闲置空地设置临时停车场作为资源补充,适当规划建设立体非机动车停放点;盘活现有停车位,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建立不同区域公共停车位的限时收费制度,提高公共场所停车位使用的周转率;引导有条件的单位、社区开放一定的停车场所,并通过价格机制给予一定的补偿,弥补停车场建设不足的矛盾;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建设经营性停车设施,促进停车产业化。

 第四,发展城市公交,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提高投入比例,对公交企业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开通冷僻线路、承担社会福利等形成的政策性亏损,以及在公交场站建设、新能源车辆购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给予补偿补贴。对新建公交停车场及其用房、车辆保养场、首末站、枢纽站等项目的规费给予减免,城市公用事 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使用向公共交通倾斜。二是优化公交网络布局。优化公交线网和站点布局,有效提高站点覆盖率,体现公交的公益性和便捷性,增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不断更新、添置公交车辆,增加班次、缩短发车间隔时间,改善公交乘车环境,推出公交运行状态实时查询平台等措施,有效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公交分担率,努力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个体交通为辅的交通出行基本方式。适度增加出租车数量,严肃查处出租车宰客、拒载等违规经营行为,打击非法运营“黑车”,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出行工具。三是保障公交路权优先。科学设置公共交通优先车道、专用车道、路口专用线、单向优先专用线和专用指示信号,确保公交车辆优先通行。

 第五,创新交管工作,保障城市交通安全畅通。一是创新管理方式。在城市道路改建、扩建、新建过程中,对交通安全设施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建立起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使用、维护管理机制和交通安全设施维护经费逐年递增机制。加快智慧交通管控系统和指挥平台建设,逐步建立起一套集交通控制、道路通行监控、拥挤路段自动跟踪显示、交通诱导、交通违法自动抓拍等技术于一体的交通指挥控制系统,提高交通管理的科技含量。二是创新执法模式。加大交警、城管、交通、工商行政执法及其联合执法力度,始终以“零容忍”的态度,加大对机动车乱停车、乱调头、乱转弯和自行车、电动车、电动三轮车闯机动车道、闯红灯、逆向行驶、横穿马路以及行人闯红灯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不断提高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遵章率。对于挪作它用的停车场,要通过联合执法,限期恢复。三是创新应急机制。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交通拥堵,要适时、适地、适情迅速处理。比如,对于事故性交通拥堵,要完善轻微事故快速处理机制,以最短时间处结;对于饱和性交通拥堵,要通过行政管理手段来规范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对于违法性交通拥堵,要按照法律法规要求,“严管 重罚”;对于特殊性交通拥堵,包括道路施工、恶劣天气、大型活动、特种运输、特种勤务等,坚持“告之”与“分流”相结合,缓解消除交通拥堵。

 第六,加强宣传教育,营造遵纪守法社会氛围。人是道路交通“人、车、路”三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也是最主动的要素。提高市民的文明交通素质,是改善道路交通状况,解决交通拥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一要普及交通知识。把《道路交通安全法》列入普法重要内容,采取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让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二要加大现场宣传。结合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现场处理,选择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谴责不文明的交通行为,增强群众文明交通素养、遵守交规意识。三要强化媒体引导。利用电视、网络、微博等新闻媒体和平台,及时开展全民交通安全劝诫教育,加大交通违规行为的曝光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文明出行、绿色出行、公交出行的浓厚氛围,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

 3、关于赴**县学习的考察报告学习考察小组

 2 月 13 日,市政府副市长邹远国带领市政府办、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等单位同志,赴**县就工作运行机制、项目建设等进行实地考察学习。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参观考察,**县考核制度之严、干部执行力之强、发展态势之好,让考察组深受震撼,受益匪浅。

 一、**县的主要做法

 通过学习考察,考察组认为**县在工作运行机制、项目建设等方面的主要做法体现为“三个抓”:

 (一)抓考核,突出重奖重罚。**县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以考核推动工作落实,以考核促进机制完善。项目考核方面,对重点项目分竣工项目、开工项目和预备项目三个类别进行考核。考核对象为联系重点项目的责任领导、责 任单位。每半年召开一次项目建设讲评会,会前组织联系项目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到项目现场查看,再分类别进行打分排名。对竣工项目、开工项目前 3 名和预备项目第1名的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各奖励2万元,排位最后1名的项目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在讲评会上作表态发言。乡镇考核方面,每年底召开全县乡镇主要工作成果展示会,把全县***个乡镇分为一类乡镇和二类乡镇,其中一类***个、二类***个,由县委书记、县长各带一个组,以巡回检查、现场查看等方式对 2 个类别乡镇进行评比,每个乡镇查看 1 个小城镇建设项目,1 个产业项目(含工业、农业和服务业),1 个美丽乡村建设点,由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进行集中评分,对 2 个类别的前 3 名进行奖励,其中第 1 名各奖 5 万、第 2名各奖 4 万、第 3 名各奖 3 万。

 (二)抓项目,突出早谋快动。**县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大力实施“项目兴县”战略,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谋划早。每年10 月份就开始谋划第二年的重点项目计划,积极做好项目规划选址、用地许可、环境评价、可研批复、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确保项目挤得进、上得了、落得地。二是措施实。按照“一次性规划,一次性征用,一次性拆迁,一次性安置”的总体思路,坚持领导挂帅高位推动、乡镇包干主体负责、县直部门积极参与的模式,书记、县长亲自挂帅,乡镇组建专班包干负责,县直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参与,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进重点项目征地拆迁。三是服务优。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责任制,县四大家领导人人包项目、分工抓项目,主动作为,靠前服务。优化政务服务,将全县具有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职能的***个单位、352 个审批及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县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为项目建设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抓乡镇,突出小城镇建设。**县高度重视乡镇小城镇建设,对小城镇开 发土地出让金实行**%返还,乡镇“土地财政”搞得红红火火。如在**县库宗桥镇考察中了解到,一个镇房产开发项目就有两个,土地拍卖每亩高达***万元,如果包括道路等基础设施在内,实际可达***万元每亩。在抓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县还特别注重规划的执行,乡镇总规范围内严禁建私房,并建立健全了控违拆违机制,加大巡查力度,严格控违拆违。

 二、我们的启示和体会

 在**县考察扎扎实实学习一天,没有一刻休息,给我们真真切切的头脑冲击和现实震撼。近年来,**县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快,项目建设推进非常稳,城乡面貌变化非常大,特别是党委政府执行力非常强,决策部署落实非常到位。**县抓督查考核、重项目建设、真奖优罚劣的工作运行机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以至复制推广。

 (一)**县握紧了督查考核这根“指挥棒”。以督查考核促党委政府决策落实、促部门履职创先争优、促乡镇负压真抓实干、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县的督查考核真正发挥了“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一是领导是该县督查考核的“急先锋”。督查考核,**县委县政府领导决不是只看督查考核结果的被动参与者,而是至始至终全程参与的“先行者”。从考核文件的研究制定、到考核工作的日常调度、到考核现场的打分定级、到考核成绩的评优比劣,再到考核问责的奖优罚劣,该县领导全程参与其中。二是制度是该县督查考核的“遥控器”。完善的体制、机制、制度,是**县实施考评考核的有力抓手。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宏观工作的实施方案及考评细则,再到安全生产、计划生育、项目建设等微观工作的实施意见及计分办法,**县有一套完整的考核考评体系制度,既坚决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又紧密联系**县实际,设置科学、内容具体、条目清晰、操作方便。该县考核不是“眉毛胡子一把考”、不是“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 而是结合部门实际,有指标侧重、有分值调整;乡镇分梯队考核,县直部门分类别评比,重点工作不尽相同,指标任务各有千秋。三是公正是该县督查考核的“度量衡”。该县的考核结果真正凭成绩说话,阳光评分,丁是丁、卯是卯,任何人都没有更改权。决不会因为是书记、县长的项目或联点的单位而更改结果、名次;按照制度,该末位淘汰的末位淘汰;其他的县领导也决不会为自己联点的乡镇、分管的县直单位向书记、县长“汇假报”,“抢先进”。

 (二)**县牵住了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该县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实现全年目标的主抓手,看得重、抓得活、落得实。一是领导挂帅专抓。从包装谋划、引进落地、投资建设、政务服务、环境优化等,**县对项目实行领导包干负责制,每一个项目明确一至两名县领导,带一两个责任单门,不抓多、不抓杂、只抓一,精力集中,全身心为一个项目服务,效果非常好。二是部门履职尽责。该县乡镇、县直部门既有项目谋划包装、引进落地的义务,也有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的责任。定期通报、日期倒逼、常态调度、考核问责等项目建设机制让各部门“跑”得飞快,各部门不敢丝毫懈怠,积极主动服务。三是成果展示调度。**县的重点项目每季度都要抓现场调度、搞成果展示,所有县领导都要分组直接深入现场打分评价,分管、联点的县领导必须做“现场解说员”,所有县领导都要参加随后召开的项目调度讲评会,一个都不能少,促使各位县领导要经常到项目调度、传讲评压力、促矛盾化解。目前,该县项目建设数量多、进展快、效益好,一直走在**市各县市的前列。

 (三)**县念好了奖优罚劣这句“紧箍咒”。有奖有罚、重奖重罚、奖罚分明、坚决兑现,是**县确保工作见实效的有效抓手、考核见成效的有力保障。一是重奖不含糊。考评非常出色的单位,该县在对部门的评先评优、干部的提拔使用、奖金的全额发放、项目的优先保障、资金的持续倾斜等方面毫不含糊,以成绩论 英雄,坚决奖励到位,分管的县领导、单位负责人以及普通的干事都有奖金、都有位置。二是惩罚到了位。**县考核考评表现不好、后进的部门,评先评优没有份、单位干部要调整、奖励资金被取消、考评会上作检讨、上缴专门罚没金,等等,面子、里子、位子、票子全无,部门负责人压力非常大。**县通过这种完备的制度、真实的评比、严格的奖罚、悬殊的对比来带动工作的良性开展,从而形成一种乡镇和县直部门扎实干工作、积极争先进、努力作贡献的良好氛围,促推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几点建议

 基于对**县以督查考核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统揽,确保党委政府决策落实、促推部门履职争先成功经验的学习借鉴,取他山之石攻本土之玉,就如何运用考核考评这根“指挥棒”抓决策落实促部门履职、抓项目建设促目标实现、抓结果运用促风尚引领等方面,考察学习小组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要科学完善考评体系。完备的督查、考核、考评机制体系是准确评价乡镇、市直部门落实上级决策、完成目标任务、评选优秀后进的前提和基础。考评体系要科学。要明确考核工作的具体内容、方法、标准、对象和程序;量化考核指标,区分类别,个性化设置目标,划定分值,评价档次;难以量化的要做出明确规定,确保考核文件指标设置科学、考核有的放矢、评价有根有据、便于实际操作。考评重点要突出。乡镇既要突出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环保生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底线工作的日常考核,更要把加快小城镇建设、建设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发展产业化项目等切合“三农”的工作提上单列考核的议事日程,突显乡镇工作的重点。市直单位的考核既要抓综合协调服务,也要抓部门业务指标完成,还要在项目建设、政务服务、招商引资等方面设指标、加权重、压任务。考评方式要创新。改变以前仅仅以两办督查室和相关职能部门参与为督查主体的考核方 法,要根据督查考核事项的实际情况,可采取召开现场会、聘请第三方机构督查、明查暗访、督查调研等方式进行,扩大督查覆盖面和群众参与督查面,提高督查效率。进一步完善各部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管理系统、大督查网络系统,帮助发现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二)要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创新项目管理体制,强化部门责任,实施退出机制,切实把项目建设做实、做好。创新管理机制。项目管多了、管杂了,领导精力有限,注意力会有分散,抓项目建设的效果就不会精准凸显。建议可借鉴**县的做法,根据实际,可由一名市领导带一、两个责任单位,聚精会神专抓一个项目,盯紧、跟进,中途不改帅换将,直到项目落地、推进、见效。压实部门责任。从项...

本文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