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排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宿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导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排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宿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导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

时间:2012-04-27 来源: 泥巴往事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导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 暂无评价 | 0人阅读 | 0次下载 | 举报文档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导?简?介?(?电?子?科?学?与?技?术?)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 080900 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学院) 孙玲玲:

研究员,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并为浙江大学和爱尔兰 DCU 兼职博导)、 副校长, IEEE 高级会员;浙江省首批重中之 重学科“电路与系统”及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电子科学 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射频电路与系统”部省共 建重点实验室主任; 浙江省“智能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 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入选 省“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并获重点资助;主要从事 射频/微波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毫米波及太赫兹电路 与系统设计、RFID 与物联网无线智能终端技术及应用 等方向研究;近年先后主持国家 973 项目课题、国家 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重点基金、国防预研等国家级课题 30 余项,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 大专项课题、863 计划等多项;论文在 IEEE EDL 、TMTT 等著名国际刊物和 IMS,ISCAS、CICC、RFIC 等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近年主持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 奖、省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4 项,获发明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著作权等多项, 多项成果在研究单位和企业得到应用。兼任 IEEE EDS、MTT 杭州分会主席;中 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电子装备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委员、全 国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 科评审专家;电子学报、微波学报编委等; 1 钱正洪:

教授, 2009 年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磁电子中心主任、“问鼎学者”、 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磁电子材料和器件”高校创新 团队负责人、浙江省“智能识别关键技术及应用”重 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 湖北省磁电子工业技 术研究院首席专家。

钱教授长期从事磁电子材料及集成功能器件研发工作,1999 年从美国明尼 苏达大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在美国三家主要的磁电子高科技公司工作:担任美国 NVE 公司首席研究员/项目负责人、美国 Grandis 公司产品研发部主任和美国先 进微传感器公司首席工程师/研发技术主任。2009 年 2 月回国后继续从事磁电子 材料及集成功能器件研发及产业化工作, 带领研发团队成功研发了多个系列的集 成磁电子器件产品, 研究成果为国内首条完整的磁电子芯片工艺生产线提供了设 备配套、器件设计与工艺实施方案。已在 J. Appl. Phys.、IEEE 等国内外学术刊 物上发表文章 70 余篇, 申请及授权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 15 项。曾荣获中国国家 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川省科 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奖励。回国后荣获了中组部“千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浙 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 浙江省“新世纪 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才、 “浙 江省特聘专家”荣誉称号、“中国侨联特聘专家”、“中国侨联突出贡献奖” 等一系 列人才计划及个人荣誉。

研究方向:集成磁电子功能器件与系统、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器件智 能化和集成化。

联系方式:zqian@hdu.edu.cn, 0571-86878671 磁电子中心实验室:8 教 307 2 官伯然:

教授, 1982 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 (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波工程系,1986 年和 1990 年分别 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 业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 年至 1995 年赴美国 Rochester 大学博士后。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官伯 然教授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 数值分析、微波网络理论、微波通信、天线多路耦合器、 移动通信天线、 电磁孤子理论与实验、 高温超导电子技术、 THz 超导阵列振荡器、 超导 RSFQ 数字电路、超导薄膜电路分析等。先后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基金、国防型号等重要项目 20 余项,是陕西省首届 留学回国人员基金和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获得者。所讲授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 究生主要课程包括微波技术基础、矩量法、电磁场数值分析、高等微波网络和微 波系统工程等。发表学术专著一部,获发明专利六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 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先后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 陕西省电子工业厅电子工业科技成果一等奖 1 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美国 Rochester 大学 Post-doc Fellow、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中青年学术骨 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奖励 和荣誉称号。

先后担任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委员、陕西省电子学会微波电波专 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高校工科电子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波分会委员、浙江省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3 秦会斌:

男, 1961 年生于山东, 工学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1997 年 6 月前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元器件分析研究中心副 主任、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显微学实验室主任。

1997 年 6 月调入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 学新型器件与应用研究所所长、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 材料与器件实验室负责人。现任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 术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科研院所工作委员会理事、半导 体学报理事、传感器技术学报编委、微纳电子技术理事、电子与封装技术编委。

先后主持和完成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国家 电子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预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技 人才专项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 助、浙江省重点科技计划等项目。

秦会斌教授主要从事新型电子器件及应用、抗电磁干扰器件方向的研究,具 体研究内容包括抗 EMI 器件、 新型薄膜材料与器件和 LED 驱动电源及封装技术:

(1)抗电磁干扰器件:抗 EMI 器件是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化技术。2002 年以来, 秦会斌教授和湖州科峰磁业有限公司、嘉兴市科峰磁电有限公司等企业 合作,承担了“国家电子发展基金” 、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 “浙 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等项目,完成了多项成果鉴定,经专家鉴定产品在材料研发 上有创新, 器件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秦会斌教授与湖州科峰磁业有限公司从 2002 年开始对抗 EMI 磁芯进行研发并进入批量生产,目前已经开发了几百个品 种,产品被日、韩等外资企业大类采购,企业近 3 年的直接经济效益已经达到 1.8 亿元, 已经成为国际上最大的专业生产抗 EMI 磁芯器件的企业。

项目获 2012 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 项,2004 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 项,2009 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 项。

(2)新型薄膜材料与器件:软磁材料和器件是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基础核 心器件之一,广泛的应用与功率变换、信号转换及各种传感器件之中。传统的软 磁材料均为块体结构,体积较大,难于适应当代微电子工艺的飞速发展,薄膜化 是该类电子器件的重要发展方向。

秦会斌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软磁器件的薄膜化 研究,曾经成功的开发出了小体积的薄膜变压器、薄膜电感。近年来,随着天线 4 技术的发展, 对具有高性能的微波铁氧体环行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薄膜化的 铁氧体微波环行器更是发展的重点。通过调整材料性能、优化环行器结构设计以 制备高性能的微波环行器不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 义。

(3)LED 驱动电源及封装技术:随着人们能源危机意识的加强,以 LED 为代表的绿色新光源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LED 光源的关键技术包括发光芯片、 驱动电源和封装技术,任何一个技术的发展对于 LED 的深入推广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其中,驱动电源技术广泛涉及到功率变换、电路拓扑、自动控制等多 方面的内容;而封装技术则涉及热传导、光传导及材料学的相关内容。对这些问 题展开深入研究对于提高 LED 的性能,加快 LED 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 时,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探索,对于整个电子学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5 季振国: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78 进入浙江大 学物理学系学习, 1982 毕业后留校工作, 曾任浙江大学助 教、讲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半导体材料 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副处长等教学科研和 行政管理职务。

2007 年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的身 份调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工作,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 料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 中国致公党浙江省委委员,致公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支 部主委,浙江省“十二五” 新材料重大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块状经济专 家组成员, 《无机材料学报》编委,中国真空学会理事。季振国教授曾多次赴国 外和香港等地访问研究。1984 夏赴英国 Surrey 大学接受技术培训,1988-1989 年赴美国 Lawrence Berkeley 国家实验室访问研究,1996-1997 赴日本东京大学 访问研究, 1998-2000 年期间多次前往香港中文大学访问研究。

自 1993 年起开始 指导硕士研究生,2000 年起开始指导博士研究生,已经指导过 70 余名硕士生和 博士研究生。

季振国教授长期从事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以及分析测试方面的研究 工作,科研成绩优异,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 高 科技、军事 973、军用电子器件预研等 6 项国家级项目,正在执行 2 项国家级项 目,完成或正在完成 10 余项省部级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 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 100 多篇,论文累计被 Web of Science 引用 500 多次,编写 学术专著和教材 3 部,获得省、厅级奖励 2 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和使用新型 专利权 20 余项。 6 霍德璇:男,1963 年 10 月出生,研究员。

1984 年获 理学学士学位(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

1989 年获理学硕士 学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00 年获工学博士学位(日 本富山大学);

2000 年 4 月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 别研究员(博士后);

2002 年 4 月日本广岛大学客座研究员;

2003 年东华大学,研究员、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 师;

2005 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材料物理研究所所长。

2007 年入选浙江 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中国材料研究会高级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省市自 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能源材料、自旋电子材料。回国后主持完 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 归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 1 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 目 1 项。主持在研国家基金项目 1 项,参与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在国外 期间主持完成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基金 1 项、 参与日本新能源产业综合技术开 发机构(NEDO)资助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1 项,参与广岛大学卓越研究据点 COE 重大项目 1 项,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基金 1 项。联系电话:0571-86878539 代表性论文:

1. Huo De-Xuan, Liao Luo-Bing, Li Ling-Wei, Li Miao, and Qian Zheng-Hong, “Magnetic transition and large reversible magnetocaloric effect in EuCu1.75P2 compound” Chin. Phys. B 22, (2013) 027502. 2. Lingwei Li,Katsuhiko Nishimura, Wayne D. Hutchison, Zhenghong Qian, Dexuan Huo, and Takahiro NamiKi, “Giant reversible magnetocaloric effect in ErMn2Si2 compound with a second order magnetic phase transition”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0, 152403 (2012) 3. Dexuan Huo, Guanghong Tang, Chenguang Fu and Lingwei Li, “Synthesis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In4(Se1?xTex)3”,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2011;

40: 1202-1205;

4. Lingwei Li, Katsuhiko Nishimura, Masakazu Fujii, Kenji Matsuda, and Dexuan Huo, “Effects of Tm substitution on superconductivity and magnetism in the antiferromagnetic borocarbide superconductor Dy1?xTmxNi2B2C” Physical Review B, 2010;

81: 214517 5. MA Avila, D Huo, T Sakata, K Suekuni and T Takabatake;“ Tunable charge carriers and thermoelectricity of single-crystal Ba8Ga16Sn30” J. Phys.: Condens. 7 Matter 18(2006)1585. 6. D. Huo, T. Sakata, T.Sasakawa, M.A.Avila, M.Tsubota, F. Iga, H.Fukuoka, S.Yamanaka, S.Aoyagi, T.Takabatake; “Structural, transport,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single-crystalline type-VIII clathrate Ba8Ga16Sn30” Physical Review B 71 (2005) 75113. 7. Dexuan Huo, Testuya Sasakawa, Yuji Muro, and Toshiro Takabatake;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of a clathrate compound Ba8Cu16P30”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2 (2003) 2640. 8. Dexuan Huo, Junji Sakurai, Tomohiko Kuwai, T. Mizushima, and Yosikazu Isikawa;

“Antiferromagnetism in the Kondo lattice compound Ce2Pd3Si5 ” Physical Review B 65 (2002) 144450. 9. D. Huo, A. Mitsuda, J. Sakurai, Y. Isikawa, H. Sakai, H. Ohno, M. Kato, K. Yoshimura, S. Kambe, and R.E. Walstodt;

“Thermoelectric Power of the Superconducting Pyrochlore Cd2Re2O7” J. Phys.: Condens. Matter 14 (2002) L257 10. Dexuan Huo, Junji Sakurai, Tomohiko Kuwai, Yosikazu Isikawa, Qingfeng Lu;

“Electric, magnetic,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Ce2NiGe3: a Kondo lattice compound showing spin glass behavior” Physical Review B 64 (2001) 224405. 中国发明专利:

1. 霍 德 璇 、 黄 春 云 、 赵 金 涛 , 一 种 纳 米 六 硼 化 物 的 合 成 方 法 ZL 200610053497.9 2. 霍德璇、赵士超、吕燕飞,核壳结构纳米热电材料的制备方法 200710164855.8 3. 赵 士 超 、 霍 德 璇 、 吕 燕 飞 , 一 种 低 温 生 产 锑 化 锌 粉 体 的 方 法 ZL 200710069875.7 4. 赵士超、霍德璇、季振国、吕燕飞、葛 伟、俞群爱,染料敏化太阳能电 池电极制备方法 ZL200910100099.1 ZL 5. 霍德璇;王江峰;廖罗兵;李妙;李领伟;钱正洪,一类含稀土拓扑热电材料的 制备方法 2012 中国 CN102709461A; 6. 李领伟,霍德璇,苏伟涛,吕燕飞,钱正洪:一种铕基ThCr2Si2结构的 低温磁制冷材料的制备方法,2012,中国,ZL2011 1 0354855.0 主讲课程:固体物理基础、量子力学、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材料制备与表 征。 8 王高峰:男,教授, 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 金获得者。1993 年12 月获得美国威斯康辛(Wisconsin) 大学电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博士学位, 2001 年4 月 获得美国斯坦福(Stanford)大学科学计算(Scientific Computing)博士学位 (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 世界TCAD 之 父Robert W. Dutton 教授)。1993 年12 月至1996 年5 月, 王高峰博士作为一名Scientist 在美国Tanner Research 公司 进行集成电路模拟及设计软件的研究及开发。1996 年6 月至2001 年1 月,作为 PrincipalR&D Engineer 在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公司Synopsys, Inc.从 事科学研究及新产品开发。1999 年夏天曾受邀到美国贝尔实验室(Bell Labs) 进行科学研究工作。2000 年12 月至2010 年6 月,在美国硅谷先后创办英迪光 讯公司(Intpax, Inc.)和矽翔微机电系统有限公司(Siargo Ltd.),并出任其首席 技术官(CTO)。

2010 年7 月以来,出任位于美国硅谷的Lorentz Solution,Inc. 公司的首席科学家(Chief Scientist)。

2004 年在武汉大学建立武汉大学微电子 与信息技术研究院,并出任其院长(兼职)。王高峰博士已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 文237 篇, 其中期刊论文125 篇, SCI 收录87 篇 (含待收录SCI 源3 篇) , EI 收 录165 篇(含待收录EI 源5 篇)。在其所属专业国际顶级期刊IEEE上共发表33 篇论文。

王高峰博士同时也是多个IEEE Transactions 杂志的审稿人, JohnWiley &

Sons 出版社审稿人。

并在2001 年被选为IEEE 资深会员 (Senior Member) 。

2005 年入选(马奎斯)美国名人录,2006 年入选(马奎斯)世界名人录和(马奎斯)科学工 程名人录。王高峰博士发明了新型MEMS 热质量流量芯片并将其实用化,共获 得20 项已授权专利 (其中美国专利13 项、 中国专利7 项) 。

基于此种新型MEMS 芯片,累计获得海外风险投资资金1000 万美元。王高峰博士的研究领域包括高 频高速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MEMS)、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计算电磁 学、微纳电子学等。王高峰博士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 究计划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任基金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王高峰博士是2010 年和2012 年湖北省优秀博士论 文指导教师。 9 刘敬彪: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 年毕业于中 国石油大学 (华东)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毕业后留校任教; 2001 年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至今。2002 年入选浙 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8 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 151 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 与系统集成分会理事,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工程分会理事, 现任电子信息学院院长,电子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所所长。

自 2001 年来,以参与研制我国第一台深海岩芯取样钻机和深海电视抓斗为 契机, 着手组建了国内最早专门从事海洋电子技术研究的科研团队,主要致力于 将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学科的前沿技术应用于海洋资源勘探与开发、 海洋环境监测、水下运载与作业等领域。在海洋装备开发中的数据采集、数据通 信、视频监控、自动控制、电能信号混合传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达国际先进 水平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技术成果。多次参与我国大洋科学考察工作,在我国 海洋装备开发领域尤其是深海探测取样装备的测控领域, 具有丰富的科研经历与 实践经验, 参与完成我国十余种深海探测与取样装备,连续十余年用于我国国际 海底区域大洋科学考察航次。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 863 计划项目 2 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1 项, 浙江省科技计划优先主题项目 1 项,中国大洋协会国际海底区域研究开发项 目 1 项,其他省部级项目近 10 项,以及横向合作项目 20 余项。2005 年以来,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0 余篇,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 20 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3 项/三等奖 1 项,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 1 项。

联系方式:ab@hdu.edu.cn;0571-86919161 办公室:第二实验教学大楼中楼 3 楼 10 程知群:男,1964 年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 师。1986 年和 1995 年分别获得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学 士和硕士学位,2000 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 术研究所博士学位,2004 年至 2006 年 8 月在香港科技大 学作博士后研究,2009 年至 2010 年在加拿大 Dalhousie 大 学和 Carleton 大学访问教授。

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 IEEE ED 会员,IEEE MTT 审稿人,中国微波学会微波集成电路与移动通信专业委员 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个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射频电路与系 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方向带头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 151 人才。

发表学术论文 100 多篇,其中被 SCI 和 EI 收录 60 多篇;获中国国家发明和实用 新型专利 11 项,获安徽省科技成果奖 2 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1 项。

主要研究领域为:

化合物半导体 GaAs 和宽禁带半导体新型器件结构设计和 建模技术研究,射频/微波集成电路设计,毫米波/太赫兹集成电路设计,功率放 大器设计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

发表代表性(SCI 收录)论文 1) Zhiqun Cheng, Xi Wang, Qinna Wang, A NEW NOVEL MODELING OF MILLIMETERWAVE Al0.27Ga0.73N/AlN/GaN HEMT BASED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 55, No. 9, September 2013, 2124-2127. 2) Liwei Jin, Zhiqun Cheng, and QingnaWang, Impact of the Gate Width of Al0.27Ga0.73N/AlN/Al0.04Ga0.96N/GaN HEMT on Its Characteris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ume 2013,1-3 3) Zhi-qun Cheng, Sha Hu, Wei-jian Zhou, and Jun Liu, “Effect of composited-layer AlyGa1-yN on performances of AlGaN/GaN HEMT with unintentionally doping barrier AlXGa1-xN”,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Vol.53, No.6,June 2011. 1206-1209 4) Cheng AlGaN/GaN Zhiqun, Hu Shu, Liu Jun, and Zhang Qi-Jun, “Novel model of electron mobility transistor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high network”,Chin.Phys.B Vol.20,No.3(2011),1-6 11 5) 程 知 群 周 肖 鹏 胡 莎 周 伟 坚 张 胜 “ 高 线 性 度 AlxGa1-xN/AlyGa1-yN/GaN 高 电 子 迁 移 率 晶 体 管 优 化 设 计 ” , 物 理 学 报 , Vol.59,No.2,February,2010,1252-1257. 6) Cheng Zhi-Qun Li Jing Mao Xiang-Gen Tan Song Chen J.Kevin, “Plip-Chip Intergrated Oscillator with Reduced Phase Noise and Enhanced Output Power by Using DGS”, J.Infrared Millim.Waves, Vol.27, No.6, Dec.2008, 401-404. 7) Cheng Zhi-Qun, Cai Yong, Liu Jie, Zhou Yu-Gang, Kei May Lau, and Chen J.Kevin, “MMIC LNA based HEMTs”, novel Chinese composite-channel Physics, Vol.16.No.11, Al0.3Ga0.7N/Al0.05Ga0.95N/GaN November,2007, 3494-3497. 8) CHENG Zhi-Qun, CAI Yong, LIU Jie, ZHOU Yu-Gang, LIU Zhi-Mei, CHEN Jing, “Novel composite-channel Al0.3Ga0.7N/Al0.05Ga0.95N/GaN HEMT MMIC VCO with low phase noise”, J.Infrared Millim.Waves, Vol.26.No.4, August,2007, 241-245. 9) Zhiqun Cheng, Yong Cai, Jieliu, Yugang Zhou, Kei May Lau, and Kevin J.Chen, “A Low Phase-Noise X-Band MMIC VCO Using High-Linearity and Low-Noise Composite-Channel Al0.3Ga0.7N/Al0.05Ga0.95N/GaN HEMTs”,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Vol.55, No.1, January 2007, pp.23-29. 10) Zhiqun Cheng, Jie Liu, Yugang Zhou, Yong Cai, Kevin J.Chen, and Kei May Lau, “1.9GHz Low Noise Amplifier using High Linearity and Low-noise Composite-Channel HEMTs”,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vol.14, No.6, Jun. 2007,1360-1362. 12 陈钢进:

男,理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1982 年 在 原 杭 州 大 学 化 学 系 获 理 学 学 士 学 位 , 1996-1999 年在同济大学波尔固体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 学位,2000-2002 年在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从 事博士后研究。曾在德国 Fraunhofer 应用聚合物研究所、 美国 Cornell 大学 Human Ecology 学院从事访问研究。

1982.7 起到浙江师范大学工作,2008.8 起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任教。入选浙江省 “新世纪 151 人才”第二层次。现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理事, 《功能 材料》 、 《功能材料信息》杂志编委, 《物理学报》 、 《 Chinese Physics 》特约审稿 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九三学社浙江省科技经济工作委员会委员。主 要从事驻极体及其相关功能电介质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国家 863 项目子课题、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 的科研项目 8 项, 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 文 60 多篇,其中被 SCI、EI、ISTP 收录 23 篇,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5 项,实用新 型专利 2 项。

作为第一获奖人, 成果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浙 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 1 项。

主持召开全国《驻极体高效空气净化材料的制备和 应用》高级研讨会。主要研究方向:

1)驻极体与微机电系统 2)驻极体效应与薄膜材料 3)驻极体空气净化材料的理论和应用 13 王光义,男,二级教授,电路与系统专业博士学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现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国家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主任、国家教学团队带头人,美国 IEEE 会员、英国 IET 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密 码学会会员。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 一等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三等奖,浙江省自然科 学基金优秀论文奖,山东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还曾获 得曾宪梓高校教师奖、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山东省 优秀教师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线性系统理论及应用。

近期研究领域为新型记忆器件理论 及应用、混沌保密通信、混沌密码系统设计等。近几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3 项、“十一五”军事预先研究项目 1 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 其它省级项目 2 项,作为主要成员(第二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 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发表论文 100 多篇,其中 2006-2013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 国际会议发表 SCI 和 EI 收录论文 40 多篇,5 篇代表性论文被 SCI 源刊他引 100 多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8 项,正在申请的专利 6 项。

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线性与非线性掺杂漂移 TiO2 忆阻器电路模型及仿真器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字混沌密 码优化及其在存储介质密码系统中的实现研究; (3)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近期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为记忆系统理论及应用、混沌密码理论及应用; 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1)基于 DSP 的混沌保密通信系统, (2)记忆 电阻电路模型与应用, (3)记忆电容、记忆电感研究, (4)基于 ARM/FPGA 的 密码系统设计, (5)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

主持和作为主要成员承担了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教学团队、国家和 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特色重点专业、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防特色重点专业 和国家规划教材等项目建设;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创新作品三等奖”、国家专利 多项,指导本科生发表 SCI/EI 收录论文多篇;指导研究生获得多项国家奖学金、 国家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第八届中国研究生电 子设计竞赛团体全国三等奖”。

曾担任教育部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教育部本科质量工程项目评审专家,国 14 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 浙江省、 黑龙江省和北京市等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担任国际学术期刊《IEEE Trans. CAS》 、 《Int. J. Bifurcation and Chaos》 、 《Chaos, Solitons and Fractals》和国内期刊《物理学报》 、 《电子学报》 、 《Chinese Physics》 、 《Chinese Physics Letters》等审稿人。

E-mail: wanggyi@163.com;wanggyi@hdu.edu.cn 电话:0571-86915104 实验室:第二教学实验楼北二楼 262 15 高明煜,男,1963 年生,浙江慈溪人,博士,教授, 嵌入式系统与电子系统集成方向博士生导师。现担任浙江 省嵌入式系统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浙江省节能 技术成果转化重大专项专家组副组长、全国大学生电子设 计竞赛浙江赛区专家组副组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系 统集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海洋 与工业电子方向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数 控技术、分布式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等。

高明煜长期从事电子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近几年致力于嵌入式系统在工业 机器人、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先进装备、纺织机械、数控机床等领域的应用研 究。近五年曾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3 项, 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并承担企业委托的产业化横向课题 20 多项。

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有:多轴工业机器人协调控制系统、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 SOC 在线检测系统,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工业一体化 PLC 及触摸屏控制器,基 于双嵌入式处理器的电脑横机/手套机控制系统,2 轴和 3 轴车床/磨床标准数控 系统,蓄电池自动装配和电能表自动校表等专用生产线分布式控制系统等项目; 多项科研成果已有合作企业批量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曾获浙江 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和三等奖 1 项、浙江省教学进步二等奖 1 项、已获发明专 利 15 项、实用新型专利 30 余项、软件著作权 15 余项,发表论文 40 多篇。

联系电话:057186919153 13386510408 13606804033 E-mail: mackgao@hdu.edu.cn 16 罗国清:2007 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获电磁场与微波技 术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 CAD 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9 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 论文奖励,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1 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3 年聘为博士生导师。研究 领域涉及射频/微波/毫米波器件、电路、集成天线、频率 选择表面和电磁场数值算法,先后负责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 863 计划、国 家科技重大专项和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多个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相关研究成 果受邀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 4 次, 共发表学术论文 39 篇, 其中 SCI\EI 收录论文分别为 25\34 篇,论文引用超过 400 次,已获授权发明专利多项。

(版 本更新时间:2013-10-20) 邮件:luoguoqing@hdu.edu.cn 电话:0571-86919163 17 耿友林: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波传播与散 射特性、 小天线的设计和制作方面的研究工作。

自 2002 年 10 月调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从 事“电磁场与电磁波”和“计算电磁学”教学的同时, 继续 从事波传播和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 已完成纵向科研项目 5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国防重点实验室 1 项,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一级及以上)上发表论文 20 篇(其中第一作者 19 篇) ,其 中 SCI 检索 14 篇,Ei 检索 22 篇,经检索,论文单篇被引用最高为 40 次。受浙 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 IEEE Transaction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的一篇文章被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为优秀论文( 2012 年)。

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 2013 年 5 月检索,在 2008 年—2012 年度所发表的 第一作者被 SCI 检索文章数位于该校第一作者所发表被 SCI 检索的文章数的第 六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已在国内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 3 篇。因做出一点成绩, 分别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聘为基金外审专家; 是国际知名期刊 IEEE Trans. AP 和 IEEE Trans. MTT 以及 IET-MAP、Applied physics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enna and Propagation,国内《电子与信息学报》 、 《电波科学学报》 、 《强激光与离子束》和《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审稿人。 18 杨小牛:男,研究员,硕士、博士生导师。中国 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信息对抗领域首席科学家,总装备 部电子对抗技术专业组组长,通信系统信息控制与安 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电 子对抗分会副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新世 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 队带头人,浙江省特级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现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三十六研究所工作,为我校硕士、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曾荣获武器装备研 制个人一等功,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成果和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 才奖;出版了《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应用》、《信息 对抗技术》、 《综合电子战》、 《宽带数字接收机》、《软件无线电技术与实现》 等多本专著和译著,发表论文近百篇。

主要从事通信信息控制、软件无线电等技术领域研究。

E-mail: jec@jec.com.cn 19 赵知劲,教授、博士生导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别 获得信息处理专业学士学位、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学位和通 信与信息系统工学博士学位。1997 年晋升教授,2005 年获 博士生导师资格。2000 年入选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第二层 次, 2003 年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 2007 年获浙江省功勋教师,2011 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 年专家称号。

主要研究通信信号处理、认知无线电技术。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近二十项,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100 多篇, 其中被 SCI 收录 14 篇, EI 收录 40 篇。合作出版《认知无线电技术》第一版、第二版译著各一部。获省 部级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

现任浙江省数据存储传输及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浙江 省信息与通信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信息与电子系统研究所所长、《信号处理》 期刊编委。 20 章坚武,男 ,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通 信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电子学会理事,浙江省 “十一五” “网络、通信与装备” 重大专项咨询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员会评议专家, 国家科技进步奖、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评 审专家,国家 863 项目评审专家。2002 年入选浙江省高校 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04 年入选浙江省“151 人才”第二层 次。先后于 1983 年 7 月、1988 年 4 月在南京通信工程学院 无线通信系获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1999 年 7 月在浙江大学信电系获工学 博士学位。2000-2003 年浙江大学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获 2004 年度包兆龙包玉刚留学生奖学金,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 高访,从事相关工作的研究。

主要研究移动通信技术、通信信号处理。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二等奖 2 项,三 等奖 2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 项。在国内核心刊物及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相 关研究论文 100 余篇,被 SCI、EI 收录 30 余篇,主编教材 3 部,其中,“移动通 信”被列入国家“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教材, “通信系统概论”为浙江省重点出版 教材。

现任通信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通信工程浙江省重点专业负责 人,浙江省“通信与信息系统”重点学科负责人,通信与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 21

杭州 电子 科技大学2014年博士生导师介绍( 电子 信息学院) 080900 电子 科学与技术 ( 电子 信息学院) 孙玲玲 :研究员,杭州 电子 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并为浙江大学和爱尔兰DCU兼职博导)、副校长,IEEE高级会员;浙江省首批重中之重学科“电路与系统”及...

学校概况 杭电2015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博士专业招生目录 ... 2015年 博导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5年 博士点介绍2015年 地址:杭州下沙高教...

博导简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博士点介绍 地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 邮编:... 电话:0571-86919140 技术支持: 捷点科技 Copyright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All ...

 
  • 泥巴往事网(www.nbwtv.com) © 201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