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格式,社会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格式,社会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12-01-20 来源: 泥巴往事网

调查报告栏目提供丰富的调查报告范文参考,以及调查报告格式写作指导,为您掌握调查报告怎么写提供帮助.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由农民工、下岗职工和毕业大学生三 股势力汇集起来的“就业大军”进入市场,引起的就业问题异常突出。大学生 这个特殊群体也遭到了考验,以往人们眼中的大学生已不在享有特殊的就业优 势,大学生在当今职场上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大学生就业难已日渐引起人 们和社会的关注,社会各界对此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自 1999 年大学扩 招以来每年涌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不断增加,人均教育资源有所下降,高等教育 逐步面向大众化,职场上的大学生与社会其他群体相比较不再有“物以稀为贵” 的优势。2003 年全国毕业大学生达到 187.7 万人( 《陕西统计年鉴》 ) ,2006 年 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达 580 万(三秦都市报《招生考试特刊》 ) 。我认为大学 生现在应该抛开思想包袱,正视就业,以学习服务于就业的思想应对市场机制 下的人才选拔模式这个过程应该是大学生主观的,这也最终决定了大学生的总 体就业状况。 一、数据调查 本次调查我主要通过问卷法对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的学生进行问卷调 查。制作调查问卷 110 份,随机对该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放 105 份,回收 记录 100 份,有 50 名女大学生和 50 名男大学生参与了此次调研,问卷主要包 括大学生就业的特点以及趋势的相关问题。

首先我们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地域调查统计如图一。 图一 调查如图所示有的对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于地域取向而言,有 30%学 生选择北京,26%为上海,17%为深圳,14%重庆,13%武汉。相对比较可以看 出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多数同学趋向于中大发展快速的城市。 1 其次我对大学生就业中职业定位通过统计绘制表一如下。 性别 领域 男 女 总计 三资企业 科研 事业行政 国企 创业 10 7 17 6 4 10 表一 9 16 25 8 17 25 17 6 23 如表一所示, 对于大学生对职位定位过程中, 都对自己的职业有不同的看法, 对于整体而言,对于三资企业有 17%的学生,科研有 10%,事业单位以及行政 单位和国有企业则分别有 25%,对于自主创业则有 23%。由于社会不断发展, 同学在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上更加趋于稳定和自主。

最后我们对大学生就业的择业标准统计如图二。 图二 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择业标准,对于社会地位占 14%,实施才干占 17%,同学更在乎发展前景和薪酬福利其分别占 33%,36%。 二、大学生择业特点分析 根据对学生抽样调查统计资料显示,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考虑在就业 的地方,职业类型以及职位的待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一)地域取向 2 择业的地域取向是指大学生对职业的地域选择。由于不同地域其发展水 平、发展前景和发展速度的不一致性,这就为大学生进行地域选择提供了可能。

调查显示:在地域的选择上,在列出的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城市中,想到北京发展 的大学生最多,为 30%,其次是上海,为 26%,像深圳这样的特区城市也较受 欢迎,为 17%,但是一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内陆开放程度较小的城市对大学 生的吸引力很小只有 14%和 13%的大学生愿意到重庆和武汉去工作。因此,无 论从全国大范围,还是一市的小范围的调查来看,大学生择业取向上的地域选 择中,沿海地区由于收入水平较高、发展前景看好而成为首选。大城市由于良 好的发展氛围和众多的发展机遇也成为大学生的向往之地,而内陆和边远地区由 于各方面条件较差而少有人问津。 (二)职业定位 大学生择业取向的职业定位是大学生择业取向的最终体现。调查显示 :大 学生的职业选择意向中,三资企业,为 17%;自己创业,为 25%;大专院校、科研机 构,为 10%;党政机关行政单位为 25%,国有企业为 25%。由此可见,以往对行政事 业单位、 国有企业的选择已让位于对经济收入较高的选择,尤其是向涉外企业的 转变,更不可忽视的是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在不断增强。 (三)择业标准 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是择业取向的价值依据,直接体现出大学生择业的价值 选择。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择业的最重要因素中,排在前四位是企业 的发展前景 (33%), 企业提供施展才干的机会 (17%), 薪金福利 (36%) 以及社会地 位(14%) 。由此可见,个人发展前途、经济收入是大学生择业的主要标准,国家 和社会需要已不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 三 、当代大学生就业趋势分析 (一)岗位增 36%学生增 130% 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

从 2001 年至 200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 114 万增加到 338 万,是扩招前的 3 倍;北京地区从 6.6 万人增加到 15.4 万人,是扩招前的 2.3 倍。但是同期北京市 3 所属单位上报需求毕业生数量(不含国家和中央在京机构)只是从 4.2 万人增加到 5.7 万人,仅为扩招前的 1.36 倍。 (二)选材时应届生就业不吃香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 。一企 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 1000 名员工中,只有 40 名是大学应届毕业生;

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说, “尽管我们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大学生,企业的发 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我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 (三)专业同: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 门专业,致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主任任占忠认为,对于近年来盲目上马、目前就业较困难的专业,应坚决按教 育部规定,区别具体情况减少或停止招生。 (四)薪酬低:市场只给 1700 元/月 这次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 66.4%的本科毕业生 希望自己的月薪在 2000 元以上,但据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 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 1600~1700 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 水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 (五)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 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 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大学 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 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六)缺经验:教授多“教练”少 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工作经验” ,占 63%。我 国的教育体制多年来按照一种模式培养人才,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 4 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的是专业知识,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质、礼仪和 法律观念,大学里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练” 。 (七)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 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 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因此不愿意接收应届大学生。 (八)频跳槽:企业抱怨“学费太高” 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是造成企业不愿意接收大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 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 50%。

甚至像联想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也认为他们为大学生高流失率“交的学费太 高” 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首先,择业观念亟待转变。根据本次调查,大学生由于自身及其他方面一 些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少不切实际的地方,而这些观念确实与我国目前的就业 形势形成了较大差距。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劳动密集型是其突出 的经济增长特征,因此,不可能提供足够的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现阶段大 学生须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

调查显示,对社会兼职表示认可的学生高达 55.65%,因此,在重视校内社 会实践活动的同时,如何平衡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的关系,成为学校教育亟待 思考的一个问题。

同时,相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需要深入下去。报告显示,在关于“对 于国家和各地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认识程度上, “非常了解”的 学生仅占 2.56%, “比较了解” 、 “不太了解” 和 “不了解” 的分别为 23.77%、 58.39% 和 13.93%。可见,在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层面上仍须加大力度。

此外,针对目前用人单位某种程度上存在的“高学历崇拜症” 、 “唯实践论” 等现象,消除对应届大学生的偏见,消除人际关系等在求职过程中的不利影响 已成为当务之急。 五、结语 5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 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 ,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 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 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 敬岗敬业, 吃苦耐劳, 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 神. 其次对文明礼貌, 气质和语言表达, 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 .这就要求毕业生 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再生. 职业规划 [2].肖建中.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成绩 指导老师 年 月 日 6

应届毕业生调查报告频道提供一些调查报告格式、市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范文、社会调... 告诉大家调查报告怎么写以及调查报告的格式等内容.

调查报告,是一种应用文体。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

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实践报告,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暑假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范文

 
  • 泥巴往事网(www.nbwtv.com) © 201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