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机电一体化论文 机械 >> 纺织机械发展趋势,2014纺织机械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论文)

纺织机械发展趋势,2014纺织机械发展趋势,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论文)

时间:2012-01-30 来源: 泥巴往事网

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探析(电子机械论文) 【论文关键词】: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征;发展 【 论文 摘要】:介绍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特征,研究了国内外技术现状和发展... 其中计算机软硬件和传感器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要素.与传统的机械产品比较...

维普资讯 http:// 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陈兴 强  邢传 鼎   周锦培  陈 彦俊  刘朝 智  潘 逢 春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机 电一体化成为推  动纺 织机械进步 的 主要驱动 力 , 其中 新型过 程控制 器 、   单轴 独立驱动 、 多单元 同步控 制 、 基于 网络 技术 的数据  通讯 和在线检 测等 技术 的 应 用 , 已成 为纺 织 机 械实 现  ( 2 ) 基于 P C 的控 制 系 统  由于 P C硬件的持 续发展和优 良的兼容性, 加上  能 得到 大量 软 件 支 持 , 从 而 提 高 了性 能 。基 于 P C的  过程控制系统是发 展的方向, 基于 P C的嵌入式控制  系统大 部运 行在 Wi n d o ws   C E上 。

  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1 . 新型过程控 制设备  基于专用 处理 器 的 控 制 器 和 P I   C仍 然 是过 程控  ①C E不需 要硬 盘 而 使 用更 可靠 的存 储 器, 如  F l a s h 卡或存储芯片, 使系统更易用于工业现场, C E可  立即退 出或返 回而无任何启动延迟, C E是一个独立的   操作 系统 , 与 Wi n d o ws 兼容, 采 用 的硬 件 可装 进 控 制  面板 。

  制 的主角 , 其 灵活性 和 通 信 能 力 不断 增 强 。

由于 编程  的兼容性和 易操 作 性 , 基于 P C控 制 器 正 在 增 加 市 场  份额 , 机械 装置如 开关 、 灯 和键 正在 被软 件和 电子器 件  所取代。

  先 进过 程控制 策略 以及 机器控 制器 与计 划和调 度  系统 的集成大大提 高工 厂 的生产 力。达 到该 目的的最  ②可使 用 V B( mi c r o s o f t   v i s u a l   b a s i c ) 以便 生 成 过  程控制系统和接 口。V B是一种完善的编程语言, 其  性 能通过 VB编译 器 的优 化工 具可 以实 现。

可用 标准  的P C软件工具使用 MS   V i s l o 软件包生成流程图。

  基于 P C 的控 制 器 也 服 从 工 具 开 放 标 准, 如  大困难仍然是缺乏开放和标准的通信协议( 如D P C ) 。

  ( I ) 可编程 逻辑 计算机 P C C   工厂 自动化 最流 行 的就 是 可编 程 序 控 制 器 P I   C。

  O D B C , C O M, D C O M, A D O和 A c t i v e   X , 便于与监控系  统 进行通 信 。

  这类设备提供高质量 的输入/ 出和极佳的实时监控能  力, 并且是特 别为车 间环境 设计 的 。

  P L C近年 来 仅 有 很 少 改 进 , 主 要 的 改 进 是 灵 活  性, 可 扩 展性 以 及 与 监 控 系 统 的 联 接 。

当 前 大 部 分  P L C除提供 P r o f i b u s ,Mo d b u s 和 串行 口等通 讯 口外 ,   ③基于 P C的控制器的最大优势是每个控制单元  最 终可 以变 为 We b站 , 提 供 TC P / I P的远 地 网络访 问  和查询, 而 不 需 要 主 机 系 统 。如 A d a p t i v e   C o n t r o l s 公  司可提 供 基 于 P C 的 控 制 器 为 整 个 纺 织 行 业 提 供 方  还提供 T C P / I P的附加联接, 如使用 P r o f i N e t 协议使  P L C和监控 、 计 划及 调度 系统有 更好 的通 讯接 口。

  案, 特别在染色和印花工段, 为丝、 轻纱、 筒纱的染色开  发 专用 控制 系统 。

  P I   C直接联接机器的执行器和传感器, 其模块化  结构容易组合不 同类型的 I / O 接 口。最初 的 目标是  取代硬连线逻辑 电路。采 用外部 可拆 卸编 程单元,   P L C可进 行编 程 。然 而 当前 复 杂 的 自动 化 系统 是 由   B a r c o为纺织 印染 印花 行 业 P C控 制 器供 应 厂商 ,   B a r c o   P C控 制 器 S e d ma  ̄5 0 0集 成 彩 色 触 摸 屏 幕 。

  T C P / I P网络, w e b 服务器可进行远地控制, 带U S B接  口, 可 运行在 Wi n d o ws   C E上 , 同B a r c o中 央控 制 系统  信息智能现场总线构成, 故在大部分过程控制中, 传统  的P I   C正缩小 为一 个 具 有一 些 通 信 和 现 场 连 线模 块  的C P U。

  S e d o m a s t e r 连线。它也有 P r o f i b u s 接 口连接远程 I / O   模块并采用 O P C系统, 与监控系统集成。

  意大利 T e r mc e l e c t r o n c a公 司 的 P C X运 行 在 恶 劣  由于 P C微处理器和现场总线的发展, 将P I   C的   功能集成为基于 P C的控制器是过程控制的下一步进  展。奥地利贝加莱工业 自动化公司提供面向机械控制  的 自动 化 系 统 控 制 产 品, 其 可 编 程 计 算 机 控 制 器  ( P C C ) 是 对传 统 P I   C功 能 的 提 升 , 其 组 网 的 灵 活性 、   系统平 台的开放性 以及智 能性 可使 复杂 的控制 项 目得  以实现 。

目前这类 产 品可 应 用 在 纺 织 、 塑料、 包装、 印  环境下, 处理 器 无风 扇, 同 时用 F l a s h作 存储器, 与  P I   C 和 I / o 板有 专 用接 口。可 运行 在嵌入 式 wi n .   d o w s   X P上。

控制染色和印花机。

  西 门子公 司 的 S i ma t i c 面板 P C 6 7 0和 P C 6 8 0运行  在 Wi n d o w s   C E上, 通过 P r o f i b u s 与现有 P I   C 兼容。

  基于 P C的过程控制也存在一些缺陷, 如实时数  据采集, 设备和软件的生命周 期太短。基于 P C的控  制器比 P I , C容易 实现 , 但在 实时 数据 采集 领域 的性 能  上有很 大差 别 。

虽 然近 来 有些 改 进 , 但基于 P C的 控  刷、 酿酒等行业的机械自动化及 电力 、 冶金 、 石化、 市政  工程等过 程 自动 化领 域 。

如 中 纺 机 的喷 气 织 机 、 二纺  机 的粗纱 机、 太平洋 机 电技术 公 司 的圆 网 印花 机 均 采  用了 P C C及驱 动 系统 。

  制 器 最快分 辨 时间为 5 0 ms , 而标准 的 P I   C为 1 ~2 ms 。

  常 规应 用虽 无碍 , 但 对一 个过 程需 要严格监 控的系 统,   ?  2 0 0 4 年第 4 期  5 3  ?   维普资讯 http:// 数据 采集的 延迟 时 间可 能 产 生 问题 , 会影 响过 程 的稳  ( d ) 直 流母 线 共 用方 式 。纺 机 一 般 为 8 0 0 0 h工 作  制, 用 电效 率相 当重 要 。

多 电机 系统 采用直 流母线 , 有  定性。

  此外, P C硬件技术 的持 续改进及 Wi n d o w s 软件  的持续 开发 引起 P C控 制 器 的 更 新 , 比工 业 P I   c淘 汰  更 为经常 。此外 , 每个 P C控 制 器 均 需 购 买 C E与 X P   的l i c e n s e o   利于提 高控 制 精 度 , 有 利 于 电能 的高 效 利用 。

也是 实  现 断 电同 步停 车 功能 的 必要条 件 。

  ( e ) 具有现 场 总 线接 口。

  ( f ) 变 频 器正 发 展成 具有 丰 富功 能 , 并相 对独 立 的  控 制 器 。

已开 发 多种 工 艺控 制功 能 , 如虚拟 主轴 、 同步  控制 、 电子齿 轮 、 电子 凸轮 、 卷绕控制、 动 态 定 位控 制 、   套准 控制 等 。

  ③无 梭 织机 上 的 电机应 用 :

  织机 的机 构 控制 由多 电机驱 动控 制取代 了以前 的  采用 P C开 放体 系和 TC P / I P协 议 的 另一 个 优 点  是能 使大 多数 厂商 直 接 连 入 控 制 器 , 这样 允许 厂商 执  行例行 维 护 和 软 件 更 新 以及 减 少 服 务 技 术 的 响 应 时  间, 因为诊 断 测 试 可 在 技 术 人 员 访 问 之 前 就 可 进 行 。

  此 外, 过程 控制 和生 产 工程 师 可 以通 过互 联 网监 控 过  程 。要 引起 注 意的是 通信 的灵 活 性 也带来 通信 安 全 问  题。

  机械 控制 , 结 构简 化 、 操 作 简单 , 速度、 精 度 得 到提 高 ,   且成 为无 梭织 机 的 主 要 特 征 。如 D o r n i e r 公 司 的剑 杆  织机 , 全 机一 共采 用 3 3 ~4 5个 电机 ( 对 于 8色 选 纬 ) ,   有 主 电机 、 自动找 纬 电机 、 清 洁 电机 、 送经 电机 、 卷 取 电  机、 选纬 电机 ( 8 ~1 2个 ) 、 储 纬 器 变频 电机( 8 ~1 2个 ) 、   纬纱 张力 控制 步 进 电机 ( 8 ~1 2个 ) 、 两 侧 废 边 剪 刀 电  机、 两侧 绞边 电机 等 。

  无梭 织机 采 用 开关 磁 阻 电 机 作主 传 动 , 这 类 磁 阻  电机 不象 传 统 电机依 靠 定/ 转 子 绕组 电流 , 产生磁 场相  互 形成转 矩 , 而遵 循 磁 通 总 要 沿 着 磁 导 最大 路 径 闭 合  原 理产 生磁 拉力 形成 转 矩 。定/ 转子 采用 凸极结 构 , 根  ( 3 ) 基于 L i n u x的控 制器  土耳 其 E l i a r公 司 推 出 基 于 I . i n u x 控 制 器  T B 6 5 0 0 , 是用于印染的第一个嵌入式 L i n u i x 工业过程  控制 器, 具有 开放 的 P I   C( 1 E C 6 1 1 3 1 —3 ) 语 言 支持 , 允  许用户和纺机生产厂商编写特殊功能和过程命令。

  ( 4 ) 模 糊逻 辑控 制器  F ONG   Na t i o n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公 司 的 F C 3 8有 嵌 入  式模糊控制模块, 监控印染过程的环境, 并对温度控制  达 到用 传 统 P I D 无法 实 现 的 最 优 参 数 , 减 少 了 超 调  ( 减少蒸 汽和冷 却 的 消 耗 ) 。

由于 温度 波 动 小 , 产 生色  差小 , 并减 少折皱 和折 痕 。

  2 . 驱动 技术  据转子位置采用最简单的控制方式来导通和断开定子  电路 的 电流 而 产 生 转 矩 。该 转 矩 产 生 基 于定 / 转 子 的  齿 槽效应 , 其气 隙磁 场 随定/ 转子 的相 对 位置不 同而 改  变。

  P i c a n o l 公 司 的无 梭 织 机 主 传 动 以 S UMO 开关 磁  ( 1 ) 单 轴独 立驱 动   纺织生 产过程 是介 于 连续 与离 散 的半 连续 的生产  过程 。但对 一 台单机 或一 段生 产过 程来 说 是连 续 的生  阻电机为标准配置, P r o m a t e c h和 P a n t e r 公 司则用 开  关磁阻电机作为选件 。

  意大 利 D e i mo公 司 开 发 的 开 关 磁 阻 电机 已用 于  该国 P a n t e r 公 司 的 无 梭 织 机 主 传 动 。

电机 规 格 为 峰  值 电流 1 2 5 A, 额 定 电流 5 0 A, 额定转矩 5 5 Nm, 峰 值 转  产过程, 其中存在多根传动轴和部件, 相互之间按照一  定 的同步规 律进 行运 动。

随着 以电力 电子 技术 为基 础  的各种驱动技术的逐步成熟, 采用单轴独立驱动技术,   满足纺织工艺对纺织机械 日益提 高的要求, 实现纺机  的高速化, 正在成为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的重要趋势。

  ①纺织 机械 使用 的各 种驱 动 系统 和 电机 主要有 :

  ( a ) 变 频器 +交 流异 步 电机  ( b ) 变 频器 +交流 同步 电机  ( c ) 交 流伺 服 电机  矩2 5 0 / 2 9 0 N m, 绝缘等级 F , 基座号 1 3 2 M。

  ④ 自动 络筒 机 采用 的 各种 驱 动系统 和 电机 :

  自动络筒机采用的 电机种类有交流异步电机 、 变  频调速 电机 、 步进电机和直流无刷电机等。

  ( 2 ) 多单 元 同步 控制技 术  ① 集 中控制 方 式  ( d ) 直 流无刷 电机  ( e ) 开关磁 阻 电机  ②用 于纺 织机 械驱动 器 的特 殊要 求 :

  控制计算机集 中采集各运动轴转速的实际信号,   根据运动控制要求和误差信息进行处理和协调, 对各  驱 动器 发 出 同 步 控 制 信 号 , 完 成 多 电机 的 同步 控 制 。

  这 种 传统 的运 动控 制 方 法 随着 C P U 功 能 和 现场 总 线  技 术 的发 展 , 可 以完 成 复 杂系统 的 综合控 制 , 对驱动 器  要 求 低。

  ② 以一个 实轴 为主 轴 的主/ 从 同步方 式  如上 海二纺 机 的 E J K2 1 1型粗 纱 机 以锭 翼 电机 作  < 装备 机械》   ( a ) 体 积小 , 以便 装 在 机 器 执 行 部 位 , 适 应 纺 机 电  机 多, 空 间有 限 的状况 。

  ( b ) 适 应封 闭的机 箱 , 防止 纤维 的侵入 , 如 穿墙 式 、   冷板式、 水冷式等。

  ( c ) 同步功 能 , 适 应 纺 机 单 电机 独 立 驱 动 的要 求 ,   可采用虚拟主轴 、 实轴对等同步或实主轴同步方式。

  ?  5 4 ?   维普资讯 http:// 为整个控制 系统的主传动, 罗拉电机 、 筒管电机和龙筋  电机 作为 从传 动 ; 在 整 个控 制 系统 中 , 由 上位 机 ( P I   C   步控制。在国产圆网印花机产品中已得到应用。

  已在汽车控制 系统中得到 应用的 C A N b u s 协议,   近来也提 出满足实时要求 的 T T C A N标准, 将 逐步应  用到纺机控制系统 内。

  3 . 基 于 网络技 术的 数 据 通讯  或工控机) 通过总线给出主传动( 锭 翼电机 ) 的转速给  定。

主电机采用 2 5 0 0 线增量编码器时, 通过 4 倍频, 电   机每转一圈变频器可接收到 1 0 0 0 0个脉 冲, 主传动变  频器也输出 1 0 0 0 0个同步脉冲, 滞后一个脉冲 引起的  角度偏差是 3 6 0 。

的万分之 一。从传动 变频器 的第二  编码器 口可接收主传动的同步脉冲信号 , 作为速度/ 角  数据通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 自动  控制 的 水平 。

随着 网络 技 术 的 发 展 , 通 过 高 速 数 据 通  讯, 控制系统 已经 从模拟 控制转 向数字控制。这一发  展带来的变化是控制 系统可以实现分布式、 现场化, 抗  度的给定信号 , 并在线设定不同的同步 比率 ( 主从单元  的同步比率可 由上位机依据产品的工艺计算以后通过  总线系统进行设定) , 从动 电机依据主传动 电机的转速  干扰性能得到极大提高, 能实现复杂的控制功能, 大量  数据的实时采集 以及共享 。

  ( 1 ) 控 制 网络 结构  和系统设定的主从速 比运转。从而可调 节各电机的同   步速 比。利用变频器 本身功能 可保证 4台 电机 的同   步, 既减少传输延迟时 间, 也 减轻 了上位机 的控制 任  务。

且上位机不进行干预, 也能保证 4 台电机的同步起  停。

  示  目前机电一体化的控制 网络结构一般分为 :

B i t 层  ( 传感器层 ) 、 设备/ 现场层 、 控制层、 管理层, 见表 1 所  主从传动的传动 比设 定分辨率 为 1 :

1 0 0 0 0 , 可依  据产品工艺在整个纺纱过程 中对其进行精 确的控制。

  通过任意时刻对不同传动单元进行精确的角度同步控  制。

可对纱线张力和伸长率实行精确控制, 同时通过张  力传感器对各传动单元之间的角位移同步 比率进行微  调, 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该方法 已在纺机控制 中得到 广泛应用。主/ 从同   层次  表 功 能  控制 网络的结构  规模  通讯量  实时性  <1 s   <1 0 0 m s   管理层  企业 M1 S   >1 0 0个节点  大  控制层  对 等远地 1 / o  <1 0 0个节点  中等  智能 l / o 传 感  设备层  器 和 执 行 器 的  <6 4个节点  小  l 0 ~l O O m s   控制   开关 量 以 及 简  B i t 层  单 的 传 感 器 和   <6 4个节点  执行器控制  步方式一般要求变频器增加 同步 卡, 且控制轴连接数  目也有限。

  小  <1 0 m s   ③虚拟主轴、 实轴对等同步  在没有主轴的分布式传 动设备中, 多个传动单元  通过一个虚拟主轴实行同步。这 种方 式较之实主轴/   主从方式更精确, 虚拟 主轴生成的给定信号不 会产生   偏差, 也没有实主轴的随时可变性及无法接受 的速 度  波动现象。虚拟主轴运行时, 所有的实轴接收虚拟 主  轴发 出的同步信号 以相 同的扫描 同步运行, 从而避免  实轴因不同时间内获得给定信号而产生的同步误差。

  这种方案要求 采用强 实时性 的现场总线, 且驱 动   器控制性能较高。随着 网络 技术的发展, 该技术 由于   ( 2 ) 现 场 总 线 和 工 业 以太 网有 关 通 讯 协 议 对各 个  控 制 层 的覆 盖情 况  现场总线和工业 以太网已成为纺织行业机电一体  化 系统 数 据通 讯 的主 流 。

  常用 现 场 总 线 为 D e v i c e N e t 、 C A N   O p e n 和  P r o f i b u s 。

  工业以太网 已能覆盖到控制层 以下的设备层。

以   太网的最大优势在于数据一次表达, 易于实现垂直集  成, 通过 T C P / I P使现场层 、 控制层、 管理层的数据。

直  至 We b工作站形成 自然的集成 。这里介绍主要 的三  种形式 :

E t h e r n e t   I P 、 E t h e r n e t   P o w e r l i n k 、 P r o f i n e t 。

  不需要同步卡, 成本低、 控制 功能实现简单, 控制 轴数  不受限制。

  B a u m e u l l e r 公司采 用 C A N s y n c( 对C A N b u s 再增  加一根同步线) , 给定信号传送循 环周期是 1 m s , 精 度  在1   s 内, 理论上可构 成多 达 5 1 2 0台电机 的同步 网  络。

  ①E t h e r n e t   I P是工业 网络 的开放性标准, 支持循  环E / A报文传送, 也支持非循 环报文传送, 与标准 以   太 网通讯芯片和物理介质一起工作。采用标准为 :

  S t a n d a r d   I E E E 8 0 2. 3 、 E t h e r n e t   T C P / I P   P r o t o c o l s 、   E t h e r n e t   UD P / I P   P r o t o c o l s 、 C o n t r o l   a n d   I n f o r ma t i o n   贝加莱公司的 A c o p o s 高精 度全数字驱动器。

采用   C A N   O p e n 方式可实现 2 m s 同步循环周期 , 对多 轴电  机驱 动实 现优 异的 同步 功 能 , 即 使 起 停 过 程 也 控 制 在  P r o t o c o l ( CI P) ,C on t r o l Ne t ( I E ( 2 6 1 1 5 8   p a r t   6 ) 和 De —   千分之 几 秒 以 内。用 E t h e r e t   P o w e r —l a n k可 实现  4 0 0 t  ̄ s 的同步循 环周期, 最多 可实现数百 台 电机 的同   v i c e Ne t 网卡 ( E N5 0 3 2 5   p a r t 2 ) 。

  ②P r o f i n e t 是基 于 P r o f i b u s 模型 的工业 网络 开放  ?  2 0 0 4 年第 4 期  55  ?   维普资讯 http:// 性标准, 它支持循 环和模块 内的非 循环 的数据 传送。

  Mu r a t a公 司在 喷 气 纺 纱 机 上 也 开 始 采 用 无 线 局  域 网的操 作 显示 器 。

  4 . 在 线检 测技 术  这个应用功能的标准规定每个软件模块完成特定的作  用 。P r o f i n e t 使 用标 准 为 S t a n d a r d   I E E E 8 0 2 . 1 、 E t h e r —   n e t   T C P / I P   P r o t o c o l s 、 E t h e r n e t   UD P / I P   P r o t o c o l s 。

  近年来除了常规 传感 器的大量采用 以外, 各种机  器视觉在现代纺机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视觉的优势是  ③E t h e r n e t   P o we r l i n k在高 速 Et h e r n e t 上运行, 并  且为驱 动单 元和 其 他 现 场 设 备 的 实 时 通讯 提 供 标 准 。

  与被测对象 无接 触。视觉方 式能检 测的对象十 分广  泛。图象的信息量特别丰富。机器视觉可以观察到人  眼 观察 不 到 的范 围 , 如 红外 线 、 微波、 超声 波 , 可 以利用  它支持循环和非循环的数据传送, 专用的协议层补充  了标 准 化 的 T C P / I P 和 UD P / I P协 议 层。E t h e r n e t   P o w e r l i n k使 用 C AN   O p e n的 设 备 行 规。

E t h e r n e t   P o w e r l i n k使 用 标 准 为 E t h e r n e t   T C P / I P   P r o t o c o l s 、   E t h e r n e t   UDP / I P   P r o t o c o l s 、 S C NM  P o w e r l i n k栈 用 于  相关传感器形成红外线, 微 波、 超声波 的图像, 从而扩  展了人类的视觉范 围。近年来, 用于机器视觉 的硬件  如采用 C C D、 C MO S元件 的数码摄像 机, 专用并行处  理器, 集成光 电敏感元件、 高速模数转换和初级视觉信  息处理的功能组件不断 出现, 对 图象处理的算法 也 日   控制数据传输( 槽通讯 网络管 理) 、 C A N   O p e n的设备  行规 ( C I A) 。通过 功 能兼 容 的通 讯 行规 , 保证 C A N   O p e n和 E t h e r n e t   P o we r l i n k的 一致 性 。

  益成熟。采用机器视觉 系统 已能满足人类观察纤维,   纱线和织物的外观性能的需求 。

  ( 1 ) 光 电 自动 整 纬机  D o r n i e r 公司的织机, 从1 9 8 9年就引入带有 C A N   总线的 电子控制系统, 目前 已在近 2万 台织 机上 成功  应用; 上海二纺机的 自动络筒机 E J P 4 3 8和 E J K 2 1 1 型  粗纱 机 的 控 制 系 统 均 采 用 C A N   Op e n协 议 ; T r u e t —   z s c h l e r 公司 T C 0 3 、 T D 0 4采 用 C A N  Op e n ; Ka r l   Ma y e r   基于数码摄像机的 图像识 别技术, 无论在硬件还  是算法上 已日趋成熟, 而且 由于提花针织物如网状结  构和多绒毛等特征的流行 , 传统检测方法遇到困难, 从  而进一步推动新一代光电整纬技术的发展。

  如 E+I   公 司推出的光 电 自动 整纬机, 其最大布  料速 度 :

2 0 0 m / ai r n ; 最大 布 料宽 度 :

3 4 0 0 m m; 测量 精  公司的高速经编机采用 C A N   O p e n ; I R O公司 的电子  储纬器采用 C A N   B u s 总线形成与 各种织机 的控 制系   统相连 ; 太平洋机电技术公司开发 的圆网伺服 控制系   统采用 P o w e r l i n k ; 太平洋集团开发的 3万 t 涤纶短纤  维成套设备采用 P r o f i b u S 和E t h e r n e t   I P 。

  ( 3 ) 无 线网络  度:

0 . 1 1 度; 摄像头数 4 ~3 2 ; 斜辊数 :

2 ~3 ; 弧形辊数 :

  2 ~3 ; 摄像头至布面距离为 5 0 m m~2 0 0 m m。

  C C D摄 像 头 为 5 1 2×5 1 2像 素 , 内含红 外 光 源 , 红  由于 近期 无线 网 络 技 术 的 飞 速 发 展 , 已使 很 多 纺  织 机械 都 采 用 8 0 2 . 1 l b无线 网 络 标 准 , 最近 8 0 2 . 1 l a   也 已经 开 始 实 行 , 将来 兼 容 8 0 2 . 1 1 b和 8 0 2 . 1 l a的  外闪光放 电管闪光频率 2 ~5 H z , 摄像头内有影像 处理  元件, 独立测量分析获得 的影像, 自动调整敏感度, 实  际布料影像 显示 , 摄像 头 内无可动 元件, 没有保 养 问   题。不再需要 由透光方 式完成测量工作, 因此对厚度  大或复杂结构的布料也可轻 易检测。布料静止时摄像  头同样可获取影像, 故 可在走布前先作调整。一旦一  8 0 2 . 1 l g 将成为主流。

  采用无线 E t h e r n e t 不需要接 线 即可对 机器 进行  访问。无线的真正优势是导致制造环境完全新型的监  控和检测系统, 使用具备无线网的 P D A , w e b电话, 便  携机提供对 系统的直接访 问, 从而节约维护和生产前  的准备时间。

  种布料加工 的资料建立, 则 系统可以根据此 资料来作  设定, 唯一需要调整 的只有 在开 始时摄像头距布面的  距离位置, 如果需使用另一组资料, 系统也可 自动载入  新工作资料参数值。

  系统结 构是 一个典 型 的 P C—E t h e n e t 分 布式系  统, 在这个系统 中一次可联接 8 个摄像头。每个 C C D   摄像头都有各 自的处理器来作初步 的影像处理, 再通  过 以太网络, 摄像头 由 H U B联接到主电脑, 再 由主电   脑来 作斜 辊 及弧 形 辊位 置 的 计算 及 下达 调整 指令 。

  B a r c o 公司采用无线技术, 使用一系列 的无线数据  采集硬件用于 we a v e   Ma s t e r T M 和K n i t   Ma S t e r T M 监控  系统。这些系统传递信 息到 A P ( a c c e s s   p o i n t s ) , 然后  再传送信息到各信息 系统。织造监控/ 生产管理 人员  带着有无线能力的 P D A可以远地监控织机。如果发  生停车( 在使用在线检测的织机时 ) , 管理 人员可以看  到所有的织机, 并找出停车的织机。

  Mo n f o r s 在 定 型机上 开 发 了 “ i TE C ” , 采 用 袖珍 P C   通过 无线 局域 网 w —I   AN进 行 显 示和 操 作 , 可 以在 工  系统第一步取得实际布 料的黑 白影像, 没有任何  一 种颜色会对红外线光源造成干 扰影响, 除非染料中   含有铬离子。提花布也不会产生干扰而是很容易被检  测判断的。第二 步利用 F F T取得实际 3 D F F T影 像,   此3 D影像是复杂而且不 易用来判断的。因此将此 3 D   厂任意位置进行访 问。

  D o r n i e r 公司和 T o y o t a 公 司在织 机上 采用无线局  域网的操作显示器。

  ?  影像简化。第三 步得到 2 D F F T影像 , 主电脑对 各个  ( 装备 机 械,   5 6  ?   维普资讯 http:// 摄像头影像进行分析处理, 排 除外来信号对纬线所产  生的干 扰 , 得到 一组 对斜 辊 及弧 形 辊 位 置 的调 整指 令 。

  ( 4 ) 使用在剪毛机 或割绒机上 的绒毛高度 测量图   像 处理 仪  ( 2 ) 开清棉生产过程的异物检测与清除装置   这类装置一般可清除异物 的 8 0 %以上, 目前 国内   已有数十台在使 用。2 0 0 3年 国际纺 机展上 有多家厂  商作了介绍, 如B a r c o 公 司的 C o t t o n   S o r t e r :

采用 C C D   线列数码摄像机 2 5 9 2像 素/ 行, 每秒扫描 1 4 5 0行。8   位元( 或2 5 6色) 。照明用高频 特殊光管 ( 2 8 k H z , 型号  p h i l i p s 8 3 ) , 每台装有 1 6 支光管。喷射装置有 2 0 支气  枪。

产量 达 1 2 0 0 k g / h 。

  非接触式织物绒 毛高度的连续测量, 是通过几个  摄像头对绒毛进行拍摄 形成黑 白二元 图像, 然后计算  二元图像中代表绒毛高度的黑色区域面积从而算出绒  毛高度值。测量精度可达 0 . 0 1 mm, 测量速度范围为 0    ̄ 2 0 0 m / mi n 。

每个摄像 头可在 3 ~3 0次/ a r i n范 围内   设定。每个测试结 果都是各个摄像 头的平均数值, 从  而可提高数据的精确度。

.   ( 5 ) 在 线布 面 色差 与颜 色检 测 系 统  上海中方宝达纺织智能仪器公 司的 Y G 0 4 8 :

棉花  原料在高速气流的带动下从管道 的高处落下。在检测   区域, 两台高速彩色 C C D线 阵摄像机同时对通过的棉   B a r c o 公司的 E y e —O p e n e r 系统采用带特别稳 定  光源的色差检测棒, 它 由许多传感器组成 , 光源通过光  纤照亮布面, 传感 器测量反射光量, 每秒扫描整个布面  5 0次, 与预定 的色 差标准进行 比较 , 在监视 器上显示  结果, 软件按人眼的灵敏度进行修正 匹配。传感 器棒  最大宽度为 2 4 0 mm, 最大速度为 1 2 0 m / mi n , 色差精度  为0 . 2 %。

白光光源( C T E— A) 稳定性为 0 . 1 %。

  ( 6 ) 棉条异物检测装置  B a r c o 公 司的 S l i v e r   Wa t c h在头道并条机 的每根  棉条的位置都安装 了棉条检 测器, 棉条穿过一个漫射  的透明管道, 由发光二极管照亮密封的检测器内部, 光  电接收器接收到探测器内部球面上的光量。由于杂质  材料会吸收一部分 由发 光二极管 发射的光线, 使信号  花流进行检测, 并将图像信号实时地传输给 图像 信息  处理装置。当检测到异型纤维和杂物。

如黄麻纱、 丙纶  薄膜、 纸张、 皮革以及被弄脏的棉花或其他纤维束 时,   图像信息处理装置向控制装置发送轰击指令。

由控制   装置启动气动回路的高速喷嘴喷 出气流, 将异型纤维  和杂物从棉花流中分离出来, 然后通过异 型纤 维排出   通道排出。检测速度为 2 ~8 m / s , 扫描宽度 为 1 r r l , 最  大产量约 8 0 0 k g / h 。

  大连贵友 C S一2型棉花 异物检 出装置即 开松棉  流经垂直检测通道, 通道 中部设透 明检测窗。

检测窗双  侧由高速、 高分辨率线阵 C C D彩色摄像机摄取 图像信  息, 送入高速数字图像处理系统 , 在纳秒级的极短时间  减弱, 从而检测出杂质 。光电元件分布在管道周围。

这  样可 以不停地进行探测, 不管是在棉条的哪一个位置 。

  内, 对异纤的对比度 、 饱和度、 色差 、 形状等特征做出判  断, 并将其坐标送入驱动器中, 启动高速电磁阀。

由高  压气流将异纤喷入废棉箱 中。检测通道幅宽 1 m, 厚度  1 0 0 m m , 平行排列喷嘴 1 6 个, 产量不低于 7 0 0 k g / h 。

  采用光电或 C C D图像处理方式有一个共 同弱点:

  即使是在并条速度很高时, 管道也不压缩棉条, 保证其  得到顺畅的检测。

由上述解 释可知, 该 系统不能检测  出隐藏于棉条内部的杂质 。但实验证明梳棉机上含有  1 0 a r m×1 0 am 杂质 时, r 不会完全隐藏在棉条 里面, 即  杂质材料总 会显 露在外, 用S l i v e r   Wa t c h 可 在并条机  上将其检测 出来。

  对无色或色差相同的异质材料, 特 别是 常见的包装材  料如聚乙烯等往往不能产生足够大的信息。但声波的  反射却都取决于材料的表面结构, 大部分杂质尤其是  塑料 比松散 的棉花表面结构 密度 高。意 大利 I . o p t e x   ( 7 ) 电子清纱器   乌斯特公司采用 电容 式测量头, 其原 因在于 电容  式测量性能稳定、 灵敏度高, 可 以检测到最小的纱疵和  不规则纱线 。U S T E R   QU A N T U M  2型清纱器使用 电   公司 O p t o s o n i c   S o r t e r 采用超声/ 光 电混合检测方 法,   可检测出透 明的塑料 或异纤 杂质 , 最小可 至 1 0 a r m×   1 0r a m。

  容和光学组合探 头可以区分有机异纤( 植物纤维) 和无  机 异纤 。

  ( 3 ) 织机在线验布 系统   目 前世界上有三家厂商推 出织机在线布面质量检  B a r c o   P r o f i l e   A B S 转杯纺异色纤检测装置的光反  射器和接受器分别安装 在转杯 纺的抽吸管二侧, 透光  部分为半透明漫 射, 接 受器检测管 中的全部 光量。异  纤会引起光吸收量增加, 从而被接受器检测到。检测  测装置, 如B a r c o 公司的 c y c l o p s 系统 采用 一台 C MO S   数码 摄像 机在 布幅 范 围 内移动 扫 描。

视窗 6 0 a r m×   4 5 a r m, 1 0像 素 r am, 扫 瞄速 度 1 8 c m / s , 与布 面 距离  1 5 a r m, 用红# b - 极管照 明。E V S公司的 L o o m—T E X   系统则采用 1 0 台C MO S数码摄像 机在整个布 幅内均  布。

  不受外界温度 、 湿度、 光线、 灰尘和纤维的影响。

  E n k a   T e c h n i k a 公司的长丝检测传感器, 具有 7 个  5   m分 辨 率 的 光 电 二 极 管 , 最 高 测 试 速 度 达 到  8 0 0 0 m/ mi n   2 0 0 4 年第 4 期  ? 5 7 ?  

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 也将越... 此外,光学也进入了机电一体 化,产生了“光机电一体化”的新领域. 90 年代又开始了 ...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 科学 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

 
  • 泥巴往事网(www.nbwtv.com) © 201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