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要点 >> 共青团 青年群众工作,共青团之青年工作,2014年共青团工作计划,青年群体的分层与共青团工作

共青团 青年群众工作,共青团之青年工作,2014年共青团工作计划,青年群体的分层与共青团工作

时间:2013-07-15 来源: 泥巴往事网

以便为广大青年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基金】: 共青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立项课题“青年群体的分层与共青团工作”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

青年群体的分层与共青团工作 竭诚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年年龄更替的结构性规律和不同身份、职业、行业 的青年角色差异,使青年群体的分层显著。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青年由于年龄不同,工作环境、家庭关系、 人际交往的差异,会有可能导致青年个体的很多行为发生变化。共青团的青年工作,如不能充分考虑到青 年群体的这种群体特征,我们的许多为青年服务的活动和项目,就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而很难赢得广大青年 的信任和参与的热情,有效联系、有效服务、有效凝聚青年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探寻和研究青年群体的 差异特征,以便使团的工作更能体现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目的。 一、研究背景及基本情况 进入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年群体的分化速度明显加快,青年群体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共 青团组织的一些曾经行之有效的传统工作方式逐渐失去了积极效用。对青年群体进行的社会分层研究是新 时期青年工作面临的必然要求,对于实现“两个全体”有重要意义。

如何对青年进行分层?社会学中对于社会分层存在两个代表性的传统理论:一是马克思的系统阶级理 论,强调社会分工、生产资料的占有以及财产所有制对社会阶层划分的决定性意义;二是韦伯的“三位一 体”分层理论,即对社会成员按经济标准(财富) 、政治标准(权力)和社会标准(声望)进行阶层划分。

在这两个传统理论的基础上,不少当代的社会学家们,不再固守于某一特定标准,而是根据研究目的同时 采用社会分层的多元标准和综合指标。对社会阶层的研究基于研究的学科和对象的不同,内涵界定上有差 异,研究内容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从青年工作需要视角,对青年分层模式目前大致有两种:一是按年龄, 二是按类别。两种划分方式都有其自己的应用特点,对我们认识不同层次青年的需求进行分类引导都有积 极意义。

不同年龄青年分层的差异应该是明显的。但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不同类别青年群体,也会因职业背景、 社会阅历及思想意识方面的不同而出现差异。根据这个思路,我们把调查数据按年龄分为 15~18岁、19~ 25岁、26~30岁、31~35岁四个阶段,按月收入状况分为1000元以下、1000~1999元、2000~3999元、4000 元以上四个层次,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四类青年群体进行分析。以四个年龄段作 为基本参数,按调查问卷中各变量的观测值排序,提取频率最高的前四位观测值,按年龄分段、收入分层 和青年分类进行趋势性考查。

根据四川省各市州的经济排位、人口分布及地理位置,本课题选取四川省内的11个市州(成都、攀枝 花、绵阳、德阳、广元、宜宾、雅安、资阳、凉山州、阿坝州)的各阶层青年作为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 15~35岁的青年。本次调查时间为2009年初,共下发调查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95份,有效问卷占 91.8%。由于青年的年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标准,因此在界定青年群体范围和对青年群体进行分层研究 时会存在定义上的困难;由于青年群体这一概念的涉及面广,牵涉的人数众多,职业流动转换快,以身份 职业为特征的分类相对复杂,使得样本的选择和统计会受到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影响,这是本课题研 究的限制性因素。 二、不同年龄层和类别青年的调查数据分析 1.不同层次类别青年的生活态度 生活态度是由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并借助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需求愿望、心理倾向、价值观念的具体看 法。对青年生活态度的考察从物质享受、追求真理和为人类社会做贡献三个部分来展开。

(1)如果有余钱,你将怎样使用。青年人在满足温饱的自然需要后,在追求发展、活得精彩潇洒的同 时,从整体上仍然秉承中华民族忠义节孝、亲情人情、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的传统伦理道德,这是当代中 国青年的总体特征。反映在“如果有余钱,你将怎样使用”这个变量中,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 位的依次是“孝敬父母”25.01%、“投资”18.34%、“旅游”16.56%、“学习深造”15.56%。

表示将余钱用于孝敬父母的青年群体,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明显,同时这种趋势并没有因个人 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反而有下滑的趋势。在分类群体青年中,大学生表示余钱将孝敬父母的比例远高于其 他人群。

表示将余钱用于投资的青年群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从收入分层看,呈驼峰形,峰值在 2000~ 3999元这个收入群体。随年龄增长,个人积蓄的增加,青年的投资意愿增加,特别是在2000~3999元这一 收入段的青年群体有较强的投资创业冲动,对这个层面的青年应该进行积极的投资创业引导。按类别人群 看,大学生的投资意愿最低。可能一方面是受制于学生基本是无收入人群,余钱很少,难以用于投资;另 一方面也证明大学生对这方面的兴趣不浓,加强投资及创业的培训和教育很重要。

表示将余钱用于旅游的人群,除15~18岁群体外,其他年龄段都有这种打算,但26~30岁青年群体态 度相对要弱一些,这与他们更多地愿意把余钱投入到投资创业方面的愿望是一致的。出乎我们意料的是, 从收入状况分层的情况看,旅游的意愿与收入呈明显的反向趋势。从分类的情况看,大学生是旅游积极性 最高的人群。就青年群体而言,并非如我们想象的收入越高旅游的意愿越强烈,这可能与平时工作的强度 有关。收入高的都是忙人,收入越高工作越忙,日程表排得满满的,永远有做不完的事,似乎挣钱比旅游 更重要。

表示将余钱用于学习深造,排在第四位。26-30岁年龄段对此感到很迫切,与他们对旅游兴趣相对不高 相对应。其他的几个年龄段无明显的变化。从收入分层中可以发现,月收入 4000元以上者对学习深造非常 渴求。在分类人群中,企业青年对学习深造意愿最高,26~30岁青年群体中月收入在4000元的比例最高。

(2)个人价值判断标准。在对个人价值大小的判断标准上,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 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44.66%、 “生活是否舒适”13.68%、 “金钱的多少”8.41%、 “权力的大小”4.62%。

四个年龄段都几乎一致首选判断个人价值大小的标准是看其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但是如按收入分层来 看,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青年人群对此的认同度降低,青年中的高收入人群对社会贡献的公益心有减弱的 倾向。从分类的情况看,认同这一标准最高的人群是大学生,最低的人群是进城务工青年,二者之间相差 近14个百分点。从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年龄和不同职业的分类,没有影响不同青年群体对个人价值判断 标准的基本判断,生活的相对艰苦使农村进城务工青年的价值判断的社会属性有所减弱,但仍占有较高的 选择百分比。从总体上看,青年群体的个人价值判断标准是正向积极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和潜在的献身 精神。4000元以上的较高收入青年人群,这种回馈社会的感恩思想并没有得到强化反而遭到削弱,联系到 有余钱孝敬父母的意愿远低于其他收入人群的情况,我们发现,物质财富的增加反而有使他们对家庭、社 会感恩回馈有弱化的倾向,似乎与我们理想中的青年精英群体不相匹配。这值得我们思考。

对生活舒适是个人价值判断的标准,各年龄段青年认同率都不高,均线仅在 13.68,收入较高的青年人 群尤其不认同。如按人群进行分类,进城务工青年的认同率最高,大学生最低。

对金钱的态度上,无论按年龄还是按类别划分,在青年的选项中均排位靠后,在按收入分类的青年人 群中,月收入1000元以下和4000元以上者,选择金钱是个人价值判断标准的明显高于了其他层次。

对权力的价值判断标准的选择率也很低,不占青年人群的主流。但有三类人群,一是 26~30岁的青年 群体,二是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青年人群,三是进城务工青年,他们在个人价值判断标准的权力认同上的 变化值得我们深思。其中的进城务工青年,由于飘移在城市底层,饱受无权无势之苦,对权力的渴求实际 上是对权益保护的渴望,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3)闲暇时间的安排。这是一个多项选择,回答者可选择三项。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 依次是“锻炼身体”52.49%、“看电视电影”47.66%、“看书学习”32.00%、“上网”25.82%。

占选择百分比最高的是锻炼身体。低年龄段(15~18岁) 、较高收入者(月薪4000元以上)和进城务工 青年人群,相对更多地把锻炼身体作为打发闲暇时间的选择。这三类人群几乎完全没有关联,低年龄段也 许生性好动而热爱锻炼,较高收入青年人群也许是工作压力对身体状况的焦虑,进城务工青年可能是切身 感受到身体健康对于找寻工作的重要性而使然。因此,在选择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上肯定存在显著不同, 这是我们在提供服务时不能一概而论的。

闲暇时间用在看电视电影中的人群,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在四类人群中,大 学生最高,其次为进城务工青年。

闲暇时间用于看书学习者随年龄增大而减少。从收入分层来看,收入在 4000元以上的较高收入者利用 闲暇看书学习的欲望强烈,与余钱用于学习深造的意愿是相对应的,因为这个收入层面的青年群体从事的 工作更有挑战性和压力,对知识的渴求和更新愿望更为强烈,危机感的存在促使他们有不断地有充电的欲 望。除大学生外,企业青年也有同样的选择。

年龄是闲暇时间选择上网的重要分界线。从收入上看,月收入在 2000元左右是一个分界线,两组之间 约相差6个百分点。从类别上看,企业青年最低,比最高的大学生低 18.5个百分点,比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 青年还低约6个百分点。

2.不同层次类别青年的社会认知状况 (1)影响和谐社会建立的主要因素。在这个变量中,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贫 富两极分化”27.71%、“官员腐败”25.75%、“失业问题”14.46%、“法制不健全”13.90%。

按年龄分段的青年人群中,随年龄的增长认为贫富两极分化是影响和谐社会建立的主要因素者的比例 增加。按收入分层,月收入在2000~3999元的青年对此的认同率最高。在四类人群中,大学生反映强烈。

而我们一般概念上贫富两极属于“贫”一极的农村青年对此却比较漠然,认同率很低。大学生们对贫富两 极分化对和谐社会建立的影响认同度很高,应该说更多的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地去看待它。

认为官员腐败是影响和谐社会建立主要原因的,19~26岁年龄段的青年认同度低于低年龄和高年龄段 青年。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较高收入段青年高于其他收入段青年。四类青年对此都有较高的认同度,类 别间没有明显差别。

认为失业问题是影响和谐社会建立主要原因的选择上, 19~26岁年龄段的选择率相对其他年龄段而言 更高。在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青年人群中对此选择率高一些。而面临就业巨大压力的大学生,却基 本不认为失业问题是影响和谐社会建立的主要原因,表明大学生们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但在 心态上已经平和地接受了这一现实,也表明大学生们接受挑战的抗压能力明显增强。

认为法制不健全是影响和谐社会建立的重要因素的认同度总体不太高,尤其是高收入青年群体基本上 不认同。四类青年对此无明显差异。

(2)看电视上网听广播时关注较多的内容。在这个变量中,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 是“国内外大事”23.40%、“社会新闻”22.61%、“知识文化”10.98%、“创业赚钱”9.72%。

26~30岁年龄段和2000~3999元收入段的青年,更多关注媒体中的国内外大事,趋势明显。四类青年 中,企业青年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农村青年的关注度相对较低,但整体相差不太大,最高和 最低仅相差约6个多百分点。

对社会新闻的喜爱程度随年龄增长而缓步上升。高收入段青年的喜爱程度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段。四类 青年人群的差异不明显,相对而言,大学生对此的选择率略低。

对媒体中知识文化内容的喜爱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缓慢下降, 1000~1999元收入段青年和农村青年对 知识文化的喜爱度相对最低。与“余钱用于学习”和“闲暇用于学习”的趋势相一致。

对媒体中创业赚钱的信息,不同类型青年的兴趣差异较大。

26~30岁年龄段、4000元以上高收入青年 人群和农村青年对此兴趣最高。显然,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青年对媒体提供的创业信息会有不同趋向和侧 重,这才是我们运用媒体时应该关注的。

(3)影响青年就业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多项选择,回答者可选择三项。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 前四位的依次是“个人能力”71.45%、“找工作的人太多”46.67%、“找工作过程中的不公正因 素”36.26%、“择业观念”34.20%。

对什么是影响青年就业主要原因的认识,各种类型青年都比较一致地首选是由于个人能力。虽然对青 年就业的影响因素见仁见智, 但这至少说明多数青年对目前就业过程中公平和公正性的认同度是比较高的。

认为影响青年就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找工作的人太多,排在第二位,各类青年对此都有比较一致的认 同。这与就业市场劳动力总体上供大求的状况是基本相同的。相对而言,从事普通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青 年和进城务工青年感受到的劳动力供大于求而影响就业的竞争压力,要略大于大学生和企业青年。

排在选项第三的是工作过程中的不公正因素,虽然在选项中所占比例不高,但各类青年人群对此的感 受基本相同。与前面提到的个人能力是影响就业最主要因素的选择结果基本一致,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我 们的推测。

排在选项第四的是择业观念。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群体,他们在影响就业的众多原因感觉中,认为择 业观念影响是重要原因者远高于其他三类青年人群。在我国的大学教育经过十年高速发展,已从精英教育 向普通教育的根本性转变的今天,经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不少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该还是 要略高于同龄的普通青年,只要放下精英意识的架子,转变择业观念,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应该还是有可拓 展空间的。值得欣喜的是,从调查数据看,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不少大学生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4)青年的压力感。青年压力感是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现实的认知感觉。这是一个多项选择, 回答者可选择三项。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经济条件”73.06%、“学习压 力”49.16%、“就业压力”44.40%、“身体状况”29.89%。

平均选项最高的是来自经济的压力。18岁成年之后的青年群体,已经有了普遍的经济压力感觉,这种 压力随着个人收入的提高呈下降趋势。除还没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外,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的经济压力 最大,高于平均值。如果说对低年龄段青年的压力关怀主要在于学习压力的减负上的话,对其他年龄段青 年的关怀就应该放在经济上的关心,尤其对低收入层和农村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更是如此,帮助他们增收 致富和维权应该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与来自经济的压力相反,学习压力与青年年龄呈反向关系。实际上,对 26~35岁的青年而言,来自学 习的压力在其压力感觉中已经不占太大的比重了。仔细考察,我们发现学习压力的百分比之所以较高,主 要是18岁以下青年所占的百分比过高导致的,它使得该项变量的观测平均值排在了各年龄段青年压力感觉 的第二位。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按经济收入分层中,1000~1999元较低收入青年的学习压力最低,此后开 始逐渐上扬,收入较高的青年对来自学习的压力较大。低收入青年从事的多数是简单劳动,对知识更迭的 敏感度不高,而较高收入青年群体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感受最深,自然对来自学习的压力最敏感。虽然 19~ 25岁的青年群体对来自学习的压力感受不强烈,但这个年龄段中的大学生却感到压力很大。高等教育的管 理逐渐走向规范和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们对在校期间的学习积极性有所提升,主客观因 素的双重推动使很多大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压力,这应该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排序在第三的是就业压力。就业压力感觉最强烈的是 19~25岁的青年,这个年龄段中不少人是大中学 校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随收入增加就业压力感觉下降显著,但从总体而言,有收入的青年群体对来 自就业的压力感觉不十分强烈。我们认为,它也许一方面反映了已就业青年的工作岗位相对稳定,另一方 面也反映了青年只要经历了求职和工作经历的磨砺,开始适应了市场经济背景下非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规 则,对择业的恐惧感在降低。反过来看,四类人群中也是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生们就业压力感觉最大。

对青年人群而言,26岁是个分水岭,来自身体状况压力感觉的青年在这里产生了明显变化。对较高收 入的青年人群而言,来自脑力和体力的压力感非常明显。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压力最低。

4000元以上的较高 收入青年群体,有创业赚钱的憧憬,有学习加油的渴望,再加上高节奏的工作,使他们对身体状况的忧虑 明显高于其他青年人群,他们较强的锻炼意愿主要源于这种压力,因此他们锻炼身体的目的非常明确,有 很强的功利性。

3.不同层次类别青年的社会参与态度 社会参与考察,是对青年介入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团体程度的测量。青年的社会参与是青年以社会责 任承担者的身份所从事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青年的社会参与态度,体现了青年社会参与的主观愿望 和参与程度。我们对青年社会参与情况的测量包括被调查者社会参与的关注重点和参与公益活动的情况及 意愿等。 (1)最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多项选择,回答者可选择三项。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 次是“物价问题”61.81%、“就业问题”49.80%、“房价问题”40.60%、“农村改革发展问题”37.98%。

物价问题是各层各类青年共同重点关注的首选问题,可见物价问题在青年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就业应该是所有青年人关心的问题,它处于关注度的第二位,仅次于对物价的关注程度,但不同青年 人群对此的关注程度有明显的不同。19~25岁年龄段和大学生青年群体的关注度最高,大学生对就业的关 注度已经超过了对物价的关注程度。

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随青年群体收入的提高而下降, 关注度最高的 1000 元以下青年人群与关注度最低的4000元以上人群相差的百分比相当高,达21个多百分点。工资水平低,工 作的可替代性就高,失业的概率就越高,进城务工青年对就业的关注度远高于企业青年 12个多百分点就是 明证。反之,工资水平越高,工作的可替代性就越低,工作的稳定性也就越高。

25岁以后的青年对房价的关注度明显提高,随年龄的增长其关注度缓慢上升。值得注意的是,青年中 的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对房价的关注度均不如1000~3999元收入的青年,或许低收入者是因买不起房而关 注度低,高收入者则因有房住而关注度低。四类青年中,大学生还没到买房的时候,因此关注度低;农村 青年对房价关注度也相对不高;企业青年最关注。从关注度来观察,进城务工青年有比较强烈的在城里落 地生根的愿望,这个趋势值得注意。

农村改革发展问题排在各类青年群体关注度的第四位,与自己有直接关系的农村青年的关注度最高。

农村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应该是与其关系密切的群体,但调查数据显示,除农村青年对此的关注度最高外, 农村进城务工青年对此的关注度却最低,把它与对住房关注度的数据相比较,两组数据均从另一个侧面揭 示了“80后”农村青年不愿意再回到农村的主观意愿。如何正确评价和认识农村进城务工青年群体的这一 愿望,是共青团工作需要重视的问题。

(2)下述形式的志愿活动你做得最多的有哪些。这是一个多项选择,回答者可选择三项。各年龄段的 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助老扶残”40.19%、“扶贫济困”35.17%、“社区服务”29.02%、“为 大型活动提供服务”19.63%。

助老扶残排在选项第一,可见尊敬老人、帮助弱者这类看似平淡无奇却具有普世价值的志愿活动,仍 然是广大青年人参与的主要志愿服务内容。

扶贫济困排在选项第二,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收入段的青年群体有比较大的趋势性差别。随着年龄的增 加和收入的提高,青年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在不断地提升。如果说助老扶残是青年志愿活动的永恒主题的话, 对扶贫济困的态度则在不同类型青年群体中有所差异。高于平均值的进城务工青年也有比其他三类青年更 强的扶贫济困互相帮助的意愿。

在为社区服务问题上,低年龄段和低收入段青年的参与热情明显高于高年龄段和高收入段青年,大学 生参与度远高于其他三类青年。

排在第四位的是为大型社会活动提供服务,除了进城务工青年参与度较低以外,其他各类青年群体无 明显差异。

(3)有共同爱好的朋友经常在一起活动能够满足自己哪些方面的要求。这是一个多项选择,回答者可 选择三项。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接受更多知识信息”58.24%、“做一些对社会有 用的事”37.67%、“结交更多的朋友”34.26%、“帮助那些处于困境的人”31.73%。

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经常聚在一起活动,其首选目的是为了接受更多的知识信息,其次是为了做一些 对社会有用的事。各年龄段、各层次和各类别青年群体的选择比较一致,没有明显层次上的差异;青年经 常聚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选项中,18岁以下、1000~3999元收入层青年和大学生、企业青 年高于平均值;青年经常聚在一起活动是为了帮助那些处于困境的人这个选项中,高收入青年群体占的比 率高于其他人群。

在希望加入的青年兴趣爱好组织的类型这个变量中,各年龄段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公 益类”24.14%、“娱乐类”14.81%、“兴趣爱好类”13.86%。

大家首选的公益类组织活动,各年龄段各收入层青年群体无明显差别,说明参加公益活动是得到广大 青年认同的普世价值观念。在四类青年中,高于平均值的是大学生和进城务工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参与公 益组织活动的积极性远高于企业青年,与大学生相差仅5个多百分点 对娱乐类组织活动,19~25岁年龄段是谷底,之后步入上升轨道,年龄越大需求越强烈。企业青年的 需求偏低。本应是最活跃的19~25岁青年在工作和就业压力下,娱乐的天生需求受到了压抑,这是我们应 该关注的。

对兴趣爱好类组织活动,高于平均值的是15~18岁低年龄段、收入在1000~1999元和4000元以上、企 业青年和农村青年。除了年龄分段上爱好差异明显外,收入分层和四类青年的差异不大。 三、分层差异背景下的共青团工作路径 1.重视不同群体青年的差异化服务 在对不同青年群体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对青年群体差异化的引导服务中,应重点 关注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关注19~25岁、企业青年和农村青年、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青年群体的强烈投资和创业赚钱的 愿望,把他们“投资”“赚钱”的热情引导到合理守法的创业致富上来。

第二,对19~25岁年龄段、大学生和低收入的青年群体较高的旅游意愿给以帮助,利用共青团的组织 网络,协调学校假期的闲置教室和住宿资源提供季节性的青年旅舍,积极组织适合这类青年群体年龄和收 入特点的费用低廉的旅游活动。

第三,对26~30岁年龄段、企业青年、高收入青年群体渴望学习提高的强烈愿望给以充分的重视。在 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应用性、针对性基础上,特别要在学习环境的营造、学习内容的引导、专业知识的辅 导上提供切实的帮助。有针对性地联系和建立专业的、理论的、生活时尚的各类读书会,积极搭建图书推 荐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平台。

第四,不能忽视对进城务工青年和高收入青年群体社会责任感的引导教育,注意对这个群体青年的社 会诚信意识的教育引导。尤其对进城务工青年而言,要通过尽快结束他们的城市社会成员的边缘状态,改 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维护他们的经济权益,以此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参与热情,重塑其社会责任 感。 第五,客观地评价进城务工青年的权力观和企业青年的金钱观高于平均观测值的问题。作为一个群体 来说,进城务工青年在城市中的弱势边缘特征,使其对无权小人物的痛苦有最直接的感受,造成他们道德 判断上对权力有更强烈的渴望;目前在我国多数企业中,青年职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形式主要还是以货币形 式来体现,来自精神方面的价值认同相对薄弱,是导致企业青年道德判断中的金钱观高于平均值的主要原 因,它在相当程度上与企业青年工作因在生产指标和效益的压力下日渐萎缩有重要关联。应该在提高他们 的政治参与度、维护经济权益、关注劳动条件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用积极的道德价值观去看待金钱和权力 的问题。

第六,高度重视城市务工青年与农村青年对“贫富分化是影响社会和谐建立主要因素”认同上的巨大 反差。对贫富两极分化是影响和谐社会建立的主要因素的认同率中,进城务工青年比农村青年上升了 10个 百分点。从农村走进城市,从原来相对封闭的乡村走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面对都市的繁荣和富裕,他 们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如此大的反差。

处于城市社会底层的进城务工青年对贫富分化的不满迅速上升, 如不注意从正面进行积极地引导和帮助,极易引起简单的仇富心态,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关注。

第七,关心处于经济压力高度敏感区的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维权和帮扶致富需要有更行之有效 的手段;注意进城务工青年对房价的高度关注,应对他们的购房、安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第八,处于就业压力高度敏感区的19~25岁年龄段群体、大学生群体、低收入青年群体,对他们就业 压力焦虑予以关注和帮扶:一是以青年的需要为目标,依靠人力资源开发的各种方式推动青年人就业,建 立青年人才培训机制,通过项目社会化,实现青年培训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和培训内容的市场化选择,通过 各种培训增强青年的就业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建立青年人才中介体系,发挥中介机构在信息咨询、委 托招聘、就业举荐、人才测评、职业鉴定方面的作用,在青年人才与需求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三是积极 实施青年人才资源信息网络系统工程的建设,建立青年人才信息数据库,通过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帮助不 同类型的青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第九,努力为农村青年搭建有组织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积极推动开展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活动,丰 富他们的闲暇时间,改善他们渴望交流又相对封闭的生活状态。

第十,为各类青年提供更多的适应他们特点的健身锻炼项目和健康帮助。

2.19~30岁青年群体是青年工作的核心区域和重点人群 从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不同年龄段和类别青年群体的差异是显著存在的,进一步深入考查和研究不 同年龄段、收入层和类别青年群体的需求特点,从形式、手段、途径、载体等方面创新出一些有针对性的 贴近不同层面青年特点和要求的工作项目,应该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在 对青年需求进行分层考察的基础上,寻找和确定青年群体的核心区域和重点人群应该是共青团从整体上面 向大多数青年进行工作的谋划和部署的重要工作内容。

模糊集合的原理告诉我们,作为我们研究的工作对象,关键是要把握住青年的主要特征,这种主要特 征只能从它的核心区域中的重点人群中去寻找,边缘范围的青年没有典型意义,虽不能放弃,但不应成为 我们工作的重点区域。因为“青年”集合的核心区域中的人群,已经没有了少年的幼稚,也还没有向成年 迈进。核心区域的“青年”比较纯粹,最能代表青年的特征,理应成为青年工作的重点人群。正因如此, 我们认为,19~30岁人群应该是青年的核心区域和重点人群。在青年需求分层考察时,重点放在对这个年 龄段青年群体的生活态度、社会认知和社会参与态度和需求差异上,有利于我们在工作中突出主题、突出 重点、突出特色。同时,也对我们实现工作的针对性,实现“两个全体”有直接的重要意义。

3.共青团工作在把握青年分层需求定位基础上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1)根据不同层次和群体青年的特点制定共青团工作的切入角度。青年阶段是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从 幼稚走向成熟的飞跃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年随年龄的变化,社会阅历的增加、收入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逐 渐积累,各年龄段、收入层和类别青年的分层,在生活态度、社会认知、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会出现不 同的变化。同时,青年的需求层次是多方面的,从需求层次分割出来的点上,寻找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 青年文化、精神需求的差异点,进而探寻青年的潜在需求。通过这种不断细分的方式,分离共青团工作的 目标任务,并进一步寻找不同层次青年更为深入的未满足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达到吸引 和凝聚不同层次青年的目的。对青年进行分层需求点的细分和定位,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工作的针对性定位。

(2)加强基层共青团组织建设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基层团组织传统的青 年工作内容、方法已明显不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流动团员大量增多,团员分布构成区域拓宽,基层团组织 的设置面临着新的挑战,不同层次和类别青年的多样化需求差异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为此,要把基层团组 织作为新时期团员青年的有形载体来建设。在服务形式上满足各层各类青年的需求特点;在服务功能上打 破传统的封闭和呆板进行创新,推行社会化服务;在服务对象上,除着力点面向核心区域的重点青年人群、 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热心为他们提供服务外,还应该关心边缘青年群体,掌握青年思潮的“来龙”和 “去脉”;在服务内涵上,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尽最大努力为大学生、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和失业待 业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信息和介绍就业岗位等服务。

(3)高度重视媒介的选择和运用。共青团工作只有通过扩大影响,才会有“全面覆盖”,也才谈得上 实现引导。这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路径,它要求我们传递的共青团工作信息需要在吸引不同类别层次青年的 注意力上下功夫。一是接收信息的媒介存在差异。在对不同类别层次青年和不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低年 龄段和高年龄段青年、收入的低端和高端青年人群、学生和进城务工青年,对接收信息的媒介有着明显的 选择差异,这是我们在工作中应当注意的。二是信息内容选择上存在差异。不同类别层次青年群体所擅长 的知识领域各不相同,他们都有自己建构和解释世界的方式。为此,不同层次类别青年对信息需求有着明 显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往往按照青年分层的轨迹有规律的转移和发展。分析和研究这种轨迹规律,把握 其发展趋势,对工作的针对性有很积极的意义。三是媒介选择的成本因素。无论我们选择什么媒介,根据 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同类别层次青年理解的需要,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始终应是工作中需要把握的重要环 节。

4.基层团干部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对不同类别层次青年群体的不同需求,能否提供有效的差异性服务,基层团干部的素质能力是关键因 素。从广义上讲,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包括对真理的追求坚定、对青年真挚的情感、个人的人格魅力、工作 的艺术感染力四个方面综合素质的追求和修炼,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在人格历炼中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团 组织凝聚和吸引广大青年的基础所在。因此,对基层团干部而言,团组织应该有四个方面的要求。 (1)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通俗地说,就是有德才有感召力。基层团干部自身应 该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认同和坚守,并把它内化为发自内心的认定,并外 化为个人行为上的工作激情。在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上,首先自己要说得清道得明,真正做到在大是大非 问题上理直气壮、旗帜鲜明。

(2)了解青少年的思维方式,提高调查研究水平。调查研究是“十月怀胎”,做出决策、解决问题是 “一朝分娩”。找准党政对青少年事务工作的需求,掌握本地区本部门不同类别层次青年的差异性需求, 注重研究新情况,问需于青年,问计于青年,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和 办法。基层团干部特别要利用好“同辈”交往优势,抱着尊重、理解、关心、平等、坦诚的态度,主动去 了解、适应现代青年的思维方式和接收信息的习惯,了解青年亚文化的发展趋势。

(3)熟悉现代媒介传播特点。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充分掌握各类媒体的特点,构建有效的“信息主 渠道”,处理好青年思想成长空间存在的网内网外关系,是基层团干部应该掌握的重要基本功。特别是随 着3G 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手机、电脑等在全社会的普及和应用的进一步升级,基层共青团的工作和新技 术的融合共生度必将进一步增强,这将是青年工作中面临的新的挑战和重要的机遇。

(4)加强人格力量的修炼。对于基层团干部来说,要做好青年的引导者,努力成为青年群体中有较强 权威和影响力的核心人物,在青年群体活动中靠自己的知识、才能、阅历和品德等内化的因素,获得他们 的尊重和认可。因此我们对基层团干部大到廉洁自律和无私的品格,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中到工作能力 和工作热情,驾驭文字和语言的能力;小到合适的衣着,得体的举止,规范的行为等等,都应该有严格要 求和约束。 注:

摘编自四川省团校张岷主持的团中央2008-2009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课题“青年群体 的分层与共青团工作”(课题编号:2008GH279)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曾礼、唐洁、管雷、李星) 。

都应该有严格要求和约束. 注:摘编自四川省团校张岷主持的团中央 2008-2009 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规划课题“青年群体的分层与共青团工作”(课题编号: 2008GH279...

青年群体的分层与共青团工作 青年群体的分层与共青团工作 暂无评价 | 0人阅读 | 0次下载 | 举报文档 青?年?群?体?的?分?层?与?共?青?团?工?作 您的评论 *感谢支持,...

要厘清的若干问题青年运动的发展对共青团及青年工作的挑战共青团建立社会回应机制的相关研究青年群体的分层与共青团工作城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创新研究武汉市社区青少年事务...

 
  • 泥巴往事网(www.nbwtv.com) © 201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