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网 >> 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总结,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招标,山洪灾害演练实施方案,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

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总结,山洪灾害防治项目招标,山洪灾害演练实施方案,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

时间:2013-01-26 来源: 泥巴往事网

华安县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勘察设计中标公示,招标信息,招标,采购,中国采购与招标网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2013-2015 年) 目 录 一、项目背景 ............................................... 1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 2 (一)建设目标 .......................................... 2 (二)建设任务 .......................................... 2 三、非工程措施建设 ......................................... 3 (一)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3 (二)已建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 ............................ 10 (三)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 ............................ 14 四、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试点 ................................ 18 (一)治理范围 ......................................... 18 (二)治理标准 ......................................... 18 (三)治理措施 ......................................... 18 五、项目建设管理 .......................................... 19 六、资金筹措 .............................................. 20 七、效益 .................................................. 20 一、项目背景 山洪灾害是我国洪涝灾害中致人伤亡的主要灾种。2006 年 10 月国务院批复了水利部牵头编制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以 下简称《山洪规划》),水利部、财政部于 2009 年在 103 个县开展 了非工程措施建设试点。2010 年 7 月 21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 “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基层 防御组织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2010 年 10 月,国务院 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 若干意见》(国发[2010]31 号)。国家发改委根据意见要求牵头编 制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 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将山洪灾害防 治区范围由 1836 个县增加到 2058 个县。2011 年 4 月,国务院常务 会议审议通过《总体规划》。

依据《山洪规划》,2010 年 11 月,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等部局 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综合考虑中央 及地方财力,决定用 3 年时间,按照平均每县 600 万元的投资规模 ( 《山洪规划》 每县非工程措施建设内容平均需投资约 1600 万元) , 先期实施《山洪规划》确定的 1836 个县的非工程措施中最急需开展 的建设任务。2010-2012 年,中央财政已累计安排补助资金 79.38 亿元,用于补助《山洪规划》确定的 1836 个县和《总体规划》新增 的 222 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

目前, 2010、 2011 年度安排的 1100 个县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并投入运行,2012 年度 1 安排的 958 个县正在抓紧实施建设任务, 将于 2013 年基本完成建设 并投入运行。

近年来建设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发挥了很 好的防灾减灾效益,但由于《总体规划》所确定的整体项目建设尚 未完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需要尽快安排实施规划中的 后续建设内容,与先期建设项目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山洪 灾害防御能力和洪水风险管理能力,实现山洪灾害综合防治和建立 洪水风险管理制度目标。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一)建设目标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掌握我国山洪灾害的区域分布、影响程度、 风险区划等状况,确定危险区和预警指标,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系 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在重点区域逐步构建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 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

编制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推动洪水风 险图的应用。显著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 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协 调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建设任务 1、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在规划确定的 2058 个县 487 万 km 的 山洪灾害防治区,按照 10~50km 划分小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 开展山洪灾害基本情况、小流域基本特征、水文、社会经济等情况 2 2 2 的调查,综合分析沿河村落和城镇的防洪现状,以村为单元划定危 险区,科学确定预警指标和阈值,为及时准确预警和灾害防御提供 基础支撑。

2、已建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在已经初步实施的 2058 个县级 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规划内容和相关标准,优化监 测站网,提高通讯保障能力;完善预警系统,在防治区所有乡镇、 行政村和自然村补充必要的预警报警设施设备;完善县级监测预警 平台并延伸到乡镇,建设各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和共享系 统;继续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3、 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

制定洪水风险图编制和管理的规 章规范,开发洪水风险图编制的通用软件;编制全国重点防洪保护 区、国家蓄滞洪区、洪泛区、重点和重要防洪城市、部分中小河流 等的洪水风险图;建设国家、流域和省级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 统;建设国家洪水风险图管理中心。

4、 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试点。

在开展非工程措施建设的基础上, 从规划确定的 19800 条山洪沟中,先期选择危害严重、且难以实施 搬迁避让的山区河道进行防洪治理试点。

对河道两岸有集中居民点、 重要基础设施等的重点河段,因地制宜采取护岸、堤防等防护措施, 提高防洪能力,有效保护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三、非工程措施建设 (一)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3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是通过全面普查、详细调查、现场测量、分 析计算、综合评价,掌握我国山洪灾害的区域分布、影响程度、风 险区划以及不同区域的预警指标等状况, 为规划确定的 2058 个县的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和防御、工程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为 在我国各级政府实行灾害风险社会管理奠定基础。

1、前期基础工作 为保证山洪灾害调查评价项目基础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解决 地方技术力量薄弱问题、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该项工作的 总成本,需统一组织开展前期基础工作。编写山洪灾害调查评价相 关技术要求和规范,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和方法,统一收集处理卫星 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数字线划图、水文地质图、土地利用图、 土壤图等基础数据,完成小流域基本信息的提取处理。将基础数据 加工处理成果进行整合、分层,按照省、市、县行政区划进行分幅, 分发各地作为调查评价工作的底图。为提高现场调查工作效率、保 障调查成果质量、确保数据成果保密要求,统一配置现场数据采集 终端。

2、山洪灾害调查 防治区山洪灾害调查。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现场调查,核 对山洪灾害防治区小流域基本信息,收集处理水文资料,调查防治 区内山区河道基本情况,调查各自然村落、城镇和企事业单位的基 本情况和位置分布,调查受山洪威胁的区域、灾害类型和历史灾害 4 情况及防治现状等,并将受山洪威胁的区域范围调查结果标绘在工 作底图上。

重点防治区山洪灾害详查。在防治区山洪灾害调查的基础上, 对重点防治区内受威胁的居民区人口、房屋位置和数量进行现场详 查;对沿河村落进行河道控制断面测量, 对沿河重要集镇和城镇山洪 威胁范围进行大比例尺地形测量,以取得更高精度的地形数据,满 足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计算和危险区划定要求。为沿河村落、集镇 和城镇的防洪现状的评价分析、危险区的划分和预警指标的分析确 定等提供依据。

3、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是在前期基础工作、 山洪灾害调查的基础上, 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三、四级区划,深入分析山洪灾害防治区 暴雨特性、小流域特征和社会经济情况,研究历史山洪灾害情况, 分析小流域洪水规律, 采用各地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和水文模型、 水动力学模型等分析计算方法,综合分析评价防治区沿河村落、集 镇和城镇的防洪现状,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并绘制相应图件,确定 预警指标和阈值。提出下一步需工程治理的山区河道名录和主要治 理措施。

4、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数据审核汇集系统 为保证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的质量,做好数据的系统管理和 有效利用,需在中央(含流域机构)、省、地市及县级建立山洪灾 5 害调查评价数据审核汇集系统,配置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按照 工作程序和数据流程,审核、汇集、共享调查评价数据。

5、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集成 在中央和省级综合集成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编制成果报告 和相应图件。

6、调查评价业务培训 按照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委托专业机构对中央、省、 地市和县各级项目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6 基础 工作 基础地理 信息数据 下垫面条件 降雨特征 、 人类活动 全国山洪灾害 调查与评价成果 集成 历史灾 害数据 遥感 数据 土壤土地 利用数据 气象 数据 水文 数据 水普共 享数据 社会经 济数据 行 政 区 划 土 地 利 用 土 壤 类 型 植 被 类 型 气 降 蒸 温 雨 发 水暴 降 水 流 文雨 雨 位 量 参图 数集 涉 水 人 水 河 利 口 工 流 工 分 程 程 布 沿 河 村 落 企 事 房 资 业 屋 产 单 位 受 灾 面 积 受 灾 人 口 倒 塌 房 屋 伤 亡 人 口 河段 小流域 行政区划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DLG DEM 调查 调查工作底图 DOM 坡面糙率及下渗特性 降雨径流特征 水利工程 社会经济 信息耦合与分析 调查表格 现场调查 数据库 野外调查软件工具 调查 到户 位置、高程、结 构、数量、人口 一般防治区 (小流域单元) 重点防治区 (小流域单元) 断面 测量 涉水 工程 控制断面测量、断面 形态、河床底质 现场调查 重要城镇 自 然 村 位 置 自 然 村 人 口 自 然 村 户 数 房 屋 数 量 水 利 工 程 企 事 业 单 位 地 形 地 貌 防 治 现 状 历 史 洪 水 灾 害 数据汇集 类型、数量、 分布、特征 (小流域单元) 1:2000地形测量 数据审核 人口、房屋、资产展布 受威胁对象 评价 山洪灾害区划 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暴雨分析模型 经验公式 推理公式 分布式水文 模型 洪水分析水 力学模型 危险区分析 模型 预警指标与阈 值分析模型 防洪现状分析 危险区划定 预警指标与阈值 危险区图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流程图 7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主要任务表 序号 一 1 2 3 4 5 6 7 8 9 二 1 2 3 4 5 6 三 (一) 1 2 (二) 1 2 3 (三) 1 2 (四) 四 1 2 3 4 (1) (2) 前期基础工作 调查评价技术要求制订 数字线划图(DLG)数据收集整理 数字高程模型(DEM)收集整理 数字正射影像(DOM)数据收集整理 小流域基础数据提取 小流域土壤植被等信息提取 其它基础数据整理 工作底图制作 现场数据采集终端配置 防治区山洪灾害调查 水文基本资料收集处理 小流域基础信息现场核对 社会经济调查 涉水工程补充调查 历史山洪灾害调查 山洪灾害威胁区域调查 重点防治区山洪灾害详查 沿河村落现场详查 沿河村落山洪灾害详查 沿河村落沟道控制断面测量 重要集镇现场详查 重要集镇山洪灾害详查 重要集镇 1:2000 地形图测绘 重要集镇沟道控制断面测量 重要城镇现场详查 重要城镇山洪灾害详查 重要城镇 1:2000 地形图测绘 测量辅助仪器购置 激光扫描仪、GPS 等测量仪器 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全国三级区划编制 各省四级区划编制 一般防治区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重点防治区山洪灾害分析评价 沿河村落防洪现状分析 危险区划定 自然村、乡镇 自然村、乡镇 265051 265051 套 省 小流域 1 30 233282 套 310 县 县 414 414 乡镇 乡镇 乡镇 23756 7919 15837 自然村 自然村 249214 249214 县 小流域 自然村 县 县 自然村 2058 233282 577565 2058 2058 577565 套 幅 幅 km km km 2 2 2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7 15000 15000 7000000 6300000 6300000 1 2392 10290 套 县、市、省 套 8 (3) (4) (5) 5 五 1 (1) (2) (3) (4) 2 3 4 5 六 1 2 3 4 5 七 1 2 3 4 重要城镇危险区图绘制 重要集镇危险区图绘制 预警指标分析计算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报告编写审查 山洪灾害调查成果审核汇集 国家级数据中心 数据管理软件开发 数据中心硬件设备 数据审核汇集 保密环境建设 流域级数据审核汇集系统 省级数据中心 市级数据审核汇集系统 县级数据采集上报系统 调查评价成果综合集成 国家级图件制作 省级图件制作 国家级报告编写审查 省级报告编写审查 成果应用 业务培训 国家组织培训 国家培训教材 省市组织培训 省市培训教材 个 个 自然村、乡镇 县 414 7919 265051 2058 套 套 项 项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人天 套 人天 套 1 1 1 1 7 30 305 2058 1 30 1 30 1 15000 6525 164640 24696 9 (二)已建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 已建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主要是在已经实施的 2058 个县级非 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监测站点,完善监测 站网,提高通讯保障能力,实现监测信息实时共享;扩大预警系统 覆盖面,补充预警报警设施设备;进一步完善县级监测预警平台, 增加小流域暴雨洪水分析功能,提高预警信息质量,增强预警信息 发布能力;建设各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中央、 省、市、县、乡监测预警系统互联互通;继续进行群测群防体系建 设,完善防御预案,持续进行宣传、培训和演练;开展应急保障系 统建设。

1、监测系统补充完善 根据我国目前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站网布局实际情况,对重点 防治区自动水文监测站网稀疏的地区适当补充新建;对部分骨干自 动水文监测站点升级改造,增加卫星通信信道,提高通讯保障能力; 根据防治山洪灾害需要,在重点部位适当配置视频监控设备等。

2、预警系统补充完善 为扩大预警覆盖范围,提高预警发布能力,进一步补充完善乡、 村级预警设施设备。

对一般防治区所有乡镇补充配置无线预警广播、 简易雨量(报警)器、手摇警报器等设备,在沿河乡镇设置简易水 位站;对所有行政村和重点自然村补充配置简易雨量(报警)器、 铜锣、高频口哨等预警设备。 10 对重点防治区所有乡镇、行政村和部分重点自然村补充配置无 线预警广播、手摇警报器、简易雨量(报警)器,对所有自然村、 企事业单位补充配置简易雨量(报警)器、手摇警报器、铜锣、高 频口哨等预警设备。在沿河村落设置简易水位站。

3、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完善 根据各地实际,建立与通信运营商、广播、电视、网络等公共 信息传播部门或单位的山洪预警信息发布联动机制,提升县级预警 信息发布系统的能力,升级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软件,重点建立短信 网关专线,提高手机短信的群发能力,扩大预警信息发布的覆盖范 围,实现短信预警信息发布到村,提高时效性和可靠性。完善县级 平台软件,开发小流域洪水与预警指标分析软件,增加小流域暴雨 洪水分析功能,提高预警信息发布质量和时效。各地根据需要配备 移动巡查设备。

建立县级到乡镇防汛部门计算机网络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实 现与省、地市防汛计算机网络和视频会商系统的互联互通。延伸县 级网络到乡镇,使乡镇防汛部门可直接使用县级平台的监测预警系 统,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

4、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建设 为实现监测预警信息的有效管理,实现中央、省级、地市级和 县级监测预警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上下游相邻县 11 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在中央、省和地市分别建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 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

5、群测群防体系完善 进一步完善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和企事业单位的山洪灾 害防御群测群防组织和责任制体系,加强旅游景区、交通道路沿线、 施工场所、农村集镇等区域流动人员的管理,明确山洪灾害防御责 任人。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明确危险区、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 并标绘在预案附图上,明确预警人员的责任分工,约定预警信号, 确定需要转移人员花名册及联系方式等。

采用多种方式持续宣传山洪灾害防御常识,进行岗位培训,开 展以转移撤离为主的山洪灾害避险演练,使群众掌握山洪灾害防御 常识,了解山洪灾害危险区域,熟悉预警信号和转移路线,增强群 众主动防灾避险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6、山洪灾害应急保障系统建设 为了保障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在紧急情况下的正常运行,建立应 急保障系统,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非工程措施所建设的自动 监测站点和预警设备广泛分布在山区农户,交通条件差,且当地群 众不具备维修能力,为保障在紧急条件下监测预警设备的维修和运 行,在县级防汛部门配置应急检修车及必要的检修设备,在乡镇配 置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援工具,包括应急发电机及照明、救生等设施 设备,以提高基层应急救援能力。 12 已建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主要任务表 序号 一 1 2 3 二 1 2 3 4 5 三 1 2 3 4 5 四 (一) 1 2 3 (二) (三) (四) 五 1 2 3 4 六 1 2 监测系统补充完善 新建自动水文监测站 自动水文监测站点卫星通信 视频监控系统 预警系统补充完善 无线预警广播 简易雨量(报警)器 简易水位站 手摇警报器 锣和高频口哨 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完善 县级计算机网络及会商系统完善 县级平台延伸到乡镇 县级预警信息发布能力升级 小流域洪水分析软件系统 移动巡查设备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 国家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 中央级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和共享软件 对政府及社会进行信息发布及服务系统 系统硬件 流域机构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 省级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 地市级信息管理和共享系统 群测群防体系完善 完善县级预案 完善乡镇预案 完善村级预案 宣传、培训、演练 山洪灾害应急保障系统建设 应急检修车及检修设备 乡镇应急救援工具 套 套 2058 23756 个 个 个 县、省 2058 23756 361419 2088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套 2058 23756 2058 2058 10290 套 个 个 套 套 114821 523783 227201 745871 1299578 个 个 套 3890 10003 11354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1 1 1 7 30 305 13 (三)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 构建洪水风险图编制与应用的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规章规范 体系;编制 227 处重点防洪保护区、78 处国家蓄滞洪区、26 处洪泛 区、45 座重点和重要防洪城市、198 条重要中小河流重点河段的洪 水风险图;制作避洪转移图;开展洪水风险区划试点;建设国家、 流域和省级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统; 建设洪水风险图管理中心; 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

《总体规划》关于“开展洪水风险意识宣传和培训,编制完善 包括水库和中小河流(段)防洪预案”内容,通过日常管理工作予 以落实,不在此项目范围之内。

1、规范制度制定与通用软件开发 修订完善《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细则》 《洪水风险图管理办法》 《洪水风险图编制费用计算办法》 制定 , 《洪水风险图制图技术要求》 《洪水风险图成果提交要求》 《洪水风险图绘图数据模型与编码规 范》 《洪水风险图成果汇总与集成规范》 《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 统技术要求》 《洪水风险图成果服务管理与服务接口规范》 《洪水风 险区划技术导则》等,开展洪水风险图管理应用研究。

开发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洪泛区、城市、河道洪水分析、 洪水损失评估等通用软件, 建设洪水风险图绘制系统和洪水风险图 管理与应用系统。

2、洪水风险图编制 (1)基础资料收集入库 14 收集处理洪水风险图编制范围(约 50 万 km )内基础地理信息 数据、水文资料以及历史洪水、工程、河道断面和社会经济资料, 并对 198 条中小河流的洪水风险图编制河段开展断面实测;建立上 述基础资料数据库。

(2)洪水风险分析 开展编制范围内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洪泛区、城市、中小 河流洪水风险分析, 组织专家对洪水风险分析结果进行合理性检查。

根据洪水分析结果,结合社会经济情况,开展洪水影响分析和评估。

(3)洪水风险区划 考虑洪水频率、洪水淹没特征、社会经济等因素,研究建立洪 水风险区划方法,制定洪水风险区划技术规范,结合典型防洪区洪 水风险分析和调查成果,开展洪水风险区划试点。

(4)避洪转移分析 以淹没范围、淹没水深、洪水流速和洪水到达时间等洪水风险 信息为基础,综合人口分布、撤离道路、安置条件等进行避洪转移 分析,确定转移人员数量,规划安置场所和转移路线。

(5)图件制作 在洪水分析、避洪转移分析和区划试点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统 一的绘制系统,绘制基本洪水风险图(洪水淹没范围、洪水淹没水 深、洪水到达时间、洪水流速、洪水淹没历时等) ,蓄滞洪区避洪转 移图,防洪保护区、洪泛区和中小河流洪水避洪转移参考图,以及 试点区域洪水风险区划图。

(6)成果汇总集成 2 15 对图件绘制成果及其相关数据进行检查,运用统一的洪水风险 图管理系统,分别在省级、流域和国家层面逐级进行洪水风险图成 果的汇总集成。

3、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 开展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统设计,配置系统运行的硬件环 境和网络环境,建设空间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开发具备风险图成 果检验、入库、管理、检索查询等基本功能的风险图管理系统,开 发洪水风险图应用服务管理、共享与发布系统,开发具有防洪决策 支持、风险分析、快速制图功能的应用系统,建设省级、流域和国 家层面的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统。

按洪水风险图成果密级, 分别建设洪水风险图成果的公众发布 网站和专业应用网站。按程序报批后,通过公网向全社会发布洪水 风险图信息,通过保密网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洪水风险图成果,推 动洪水风险图在社会管理、洪水保险、土地利用、洪水影响评价、 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和全民洪水风险意识普及中的 实际应用。

4、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 举办 100 人规模的培训班 20 次, 培训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人员 和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人员;开展国内外洪水风险图编制与管理 应用技术交流;在国家、流域和省级层面组建技术专家组并建设技 术咨询和经验交流网站。 16 重点地区洪水风险图编制主要工作量表 序号 一 1 项目名称 基础资料收集与处理 社会经济资料 堤防资料 涵闸、桥梁 2 道路(涉及范围) 断面 3 4 水文资料(站点) 现场勘查(范围) 1:5 万 5 电子地图购置与 加工处理 规章规范修订制定 技术体系完善 标准化应用软件系统升级完善 绘制系统与管理系统升级完善 防洪保护区洪水风险分析(方案) 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分析(方案) 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方案) 中小河流洪水风险分析(方案) 洪泛区洪水风险分析(方案) 避洪转移(方案) 损失评估(方案) 图件绘制 洪水风险图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 洪水风险实时分析系统建设 培训班 个 幅 处 处 期 套 套 个 个 个 个 个 6 2 2700 800 600 1600 130 800 5800 50000 48 48 20 1:1 万 1:2 千-1:5 千 二 三 1 2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乡镇、街道个数 km 座 km 2 单位 工作量 7000 32000 5800 500000 7000(其中实测 1200) 3500 500000 1500 15000 5000 10 个 处 km 2 幅 幅 幅 个 17 四、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试点 (一)治理范围 根据规划,全国以溪沟洪水灾害为主的山洪沟约 19800 条。考 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山洪沟数量占全国的比例,结合灾害影 响程度、频次、近年灾害发生情况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因素, 2013-2015 年全国选择部分重点山洪沟(重点山区河道)开展防洪 治理试点。 (二)治理标准 针对山区河道的特点及防治要求,按照保护对象的规模、重要 性和防护要求,参照《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 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考虑山洪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 伤亡和经济损失等因素,合理确定治理标准。重点山区河道治理标 准一般按 10 年一遇,对于遭受洪灾损失大、影响特别严重的山区河 道的关键防护部位可适当提高治理标准和工程等级。 (三)治理措施 根据山区河道的地形、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在人口密集的城 镇、居民点及重要基础设施等处,结合非工程措施,以治点为主, 采取护岸、堤防等治理措施,形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 山洪灾害防护体系。 18 五、项目建设管理 水利部是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3-2015 年)的主管部门, 对建设管理进行宏观指导,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是项目的 主管单位,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管理。水利部山洪灾害防治工 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和处理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依托中国水利 水电科学研究院和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设立全国山洪灾害 防治项目建设管理组和洪水风险图编制项目建设管理组,协助国家 防办开展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承担中央层级的 项目建设任务,统一组织实施具有保密、共享和一致性要求的项目 建设内容,组织实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专用大宗设备的采购,组织 开展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关键技术研发。

各省、市、县成立相应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的项目 建设管理和组织实施,协调处理有关项目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项目实施的第一年度,主要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基础工作和 需要统一组织开展的工作,包括需中央层级统一组织实施的技术要 求的制定、基础数据加工处理及调查评价工作底图制作、基础软件 开发、国家级数据中心建设和需统一采购的设备等,同时启动山洪 灾害调查评价试点工作;开展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及共享系 统建设,确保前三年建设项目信息共享,充分发挥项目效益;优先 安排山洪灾害严重、前期工作扎实的省份开展已建非工程措施补充 完善工作;建立完善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规范和洪水风险分析制图 通用软件,开展技术培训,选择部分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洪泛 19 区、城市和中小河流开展洪水风险图编制工作;选择部分重点山区 河道进行防洪治理试点;选择典型小流域建立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 施综合治理示范区。

项目实施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度,按照年度投资规模,全面开展 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已建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重点地区洪水风险 图编制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试点建设。 六、资金筹措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3-2015 年)资金,由中央和地方 财政共同承担。中央财政加大投入的同时,省、市财政也要切实增 加投入,确保全面完成规划建设任务。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维护费用, 由地方财政承担,确保项目设施正常运行,发挥效益。 七、效益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2013-2015 年)是我国洪涝灾害防治 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项目实施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非 工程措施体系将进一步完善,重点地区洪水风险特征基本掌握,重 点地区洪水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立,重点区域非工程措施与工 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基本建成,防灾减灾能力将显著 增强。对于支持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 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20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2013-2015 年) 目录一、项目背景.1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2 (一)建设目标 2 (二)建设任务 2 三、非工程措施建设 3 (一)山洪灾害调查评价....

本年度建设范围为《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2013-2015 年) 》确定的建设范围. 2、建设任务 各省要首先确保全面完成水利部下达的 2014 年度中央 补助资金建设任务. 地方建设资金安排的具体项目不超出《全国山洪灾害防 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 年...

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2013-2015 年) 目 录 一、项目背景 ............................................... 1 二、建设目标与任务 ......................................... 2 (一)建设目标 ................................

 
  • 泥巴往事网(www.nbwtv.com) © 201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