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鲁友派8 >> 张家界在线通讯员频道,一个通讯员骑自行车,张家界在线通讯员,通讯员之友8

张家界在线通讯员频道,一个通讯员骑自行车,张家界在线通讯员,通讯员之友8

时间:2013-10-09 来源: 泥巴往事网

通讯员之友 晨读烟台 24小时读者热线: 96110 A22 《 通讯员之友》向您约稿 通讯员之友 是面向烟台日报传媒集 团 通讯员的一份内部交流刊物 它的主要读者对 象是机关事业单位...

第八期 最可爱的人 “集合了,开会!”离下班只有十几分钟了,大家都收拾好工具打扫好卫生 准备下班了,机修队支部书记王根聚却宣布要开会。会上,他表情严肃地说:

“12201工作面下付巷机头段底板出水了,咱队所有的男工一律不下班,准备好 下井,抢险待命。”就这样,离家近的、常住矿的工友们来不及向家人交待,匆 匆下井了。

井下险情出乎大伙儿的想像,机修队的抢险任务是架设多趟新的排水管路, 工友们在已齐腰深的水中作业, 抬管子、 接管子、 焊管子和备用排水泵管路安装, 忙忙碌碌,紧张有序。一趟又一趟,有的肩膀磨出了血泡,脚在水里泡的发白, 浑浊的井下水浸蚀的浑身痒疼,没有人叫苦,没有人喊疼,有的滑倒了,爬起来 继续工作。大伙吃在井下,不知时间几点几分,不知在井下干了几天几夜,他们 只有一个信念:险情不排除,绝不升井。

电焊工张书东,也是一名老党员,焊接技术一流,效率高。自出水以来,他 一直坚守在现场,加班加点补焊漏水的管道,但是连轴转的干活使他吃不消,队 长看到后,命令他说:

“老张,你升井休息一下,不要走远,随时听命。”他说:

“我能坚持,这活儿不能停!”队长说:“不行,你再干下去会出事故的。”他 极不情愿地升井了。

“喂!我是队长,去澡堂找找张书东,让他赶紧带着绝缘手套、焊把和压力 表下井。”电话里传来急促沙哑的声音。

“喂!是队长吗?澡堂、宿舍楼找遍了, 联系不上老张呀!”值班员焦急地说。“哦!那你去电焊组工作区找找看!”只 见, 在电焊组的大工具柜上, 放着一顶矿帽和一双破手套, 柜子的双开门虚掩着, 张书东身穿工作衣,满脸煤黑,腰挂便携和矿灯,蜷缩在一米多长的柜子里,鼾 声如雷。看到这一幕,真的让我们感动,真不忍心叫醒他。可他在朦胧中听到井 下情况紧急时,不由分说,戴上工作帽,拿上手套,向副井口走去。这就是我们 最可爱的矿工兄弟。

李俊峰今年25岁, 是机修队钳工组的骨干, 他家就在离矿区六里外的马砦村, 每天骑车上下班,这几天,井下出水了,他参与抢险,负责抬、运、接排水管, 在井下连续工作了两天两夜, 妻子已经往队部打过几次电话了,尽管我们已告诉 她俊峰在抢险,很平安,可他的母亲还是耐不住内心的焦急和担心,于是,她顾 不得天气凉,一大早,骑着车带着一岁零四个月的小孙女,急匆匆地赶来,抱着 孩子站在队部门口,希望能见到儿子一眼,见到儿子平平安安。看着这位焦急的 母亲,泪水在我眼中打转,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喂!你好!是机修队吗?请问李文俊在不在?请让他接个电话吧!” “对不起, 文俊下井了, 请问您是哪位?等他升井了, 我让他给您回电话。

” “噢,我是文俊的妻子,我在郑州领小孙子,文俊每天晚上下班都会给我打个电 话,可是一连两天没给我打电话了,打他的手机通了没人接,我担心了,文俊上 年纪了,他一个人在家怕有点意外啥的??。”李文俊是一位有着30多年工龄的 老电工,也是机修队电修组的组长,和年青人一样,奋战在抢险一线。

材料员董力伟的儿子发高烧38.5度在医院输水,儿子希望爸爸能陪在身边, 妻子在电话里也泣不成声,可是,为了保证抢险应急材料调配,他顾不得回家看 一眼病中的儿子, 一直坚守在值班室电话旁, 随时准备向井下供应所需应急材料。

是啊,在这短暂而又让人感觉到漫长的几天里,不知有多少妻子盼丈夫、母 亲盼儿子、孩子盼父亲平安归来。

人心齐,泰山移。经过几天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新接的三趟排水管子终于接 好了,在排水泵的呜呜声中,水位一点一点的下降。看到成功排水了,工友们那 股不可战胜的心劲一下子泄了,感觉多天的劳累和困乏全都袭了上来?? 这次抢险,正是有太多太多像我们机修队一样的矿工兄弟们,加班加点,共 同努力,才使险情得以排除。

这一切使我深深地感到参战矿工的大无畏精神,这是我们新郑煤电的骄傲, 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在此,向我们的矿工兄弟致敬! (摘自《郑州矿工报》2014年10月20日) 点评:

本文通过几个感人的事迹从侧面反映了抢险过程, 感情真 挚,催人泪下。其中人物事迹描写到位,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师徒“较劲” 近日,因工作需要,新郑煤电筛选厂从公司兄弟单位“借”来了一台“带病” 的东方红铲车,经过机修班人员对它进行大修后把它的“病”治好了。

10 月 5 日下午 14 时左右,新郑煤电公司筛选厂机修组工作房前,几名维修 工正在准备为它穿上新“衣服”——重新喷漆。

按计划, 当天厂里安排对这台铲车进行重新喷漆作业,可眼看着下班的时间 到了,这台铲车的“旧衣服”还没有完全脱下。大家心里都有些着急的情绪。负 责为该铲车穿“新衣服”的徒弟侯琦焦急地边干边说:“铲车驾驶室周边的旧漆 就不用清理那么干净了,反正喷上新漆也看不出来,没事??”然而,他的话音 还没有落,从一旁走过的师傅王铁聚听到后大声说道:“小侯,这台铲车外壳那 么脏,还能喷漆?不能喷漆,得擦洗打磨干净!” 见是师傅王铁聚, 刚刚还为能按时完成任务而喜悦的侯琦,心里不由得紧张 了起来。

原来, 王铁聚和候琦工作中不仅是上下级的关系, 还是一起搭档作业的师徒。

凭着过硬的业务素质, 王铁聚现在担任筛选厂机修班班长,候琦也成为了机修班 的骨干力量。虽说是师徒,但两人却经常为了工作上的“芝麻小事”较劲,互不 相让。

看着师傅今天又跟自己唱起了“对台戏”,着急完成任务的侯琦试图说服王 铁聚:“师傅,今天的活儿要的急,您就别较劲了,外壳脏点又不影响工作中使 用,再说喷上新漆什么也看不出来了。” 听完侯琦的话,王师傅立刻发起火来:

“你就是这样执行工作任务的吗?你 带头不认真, 工友们会怎么看, 工作中你还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大家伙按照标准作 业?” “师傅,您说的太严重了,我知道质量的重要性,可这毕竟是外观,又不影 响什么!再说了,就这一次,下次绝对按您说的办!要是耽误了交车??”看着 师傅沉着脸看着自己,心虚的小侯不敢再往下说。

王师傅彻底被徒弟激怒了, 严厉地说道:

“坚决不行! 耽误了交车我来负责! 进度固然重要, 但工作质量执行不能打半点折扣!我老王这么多年来从未出现过 任何质量问题,靠得就是一丝不苟地执行工作标准!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能以小 见大,从小事、从细节做起,才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质量才能有保证, 这样大伙的饭碗也才能端得牢,才能吃得香睡得好!” 师傅的一席话, 把小侯一下子惊醒了,过去师傅对自己言传身教的点点滴滴 都浮现在眼前。他拿起钢刷、纱布在铲车“身”上使劲地擦来擦去,同时招呼工 友一起对铲车的外壳进行彻底清理。

(摘自《郑州矿工报》2014年10月10日) 点评:本文通过师徒两人因铲车外表喷漆与否这件小事“较劲” 的故事,以小见大突出工作质量的重要性,任何工作都要认真仔细, 来不得半点马虎,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秋月如银照矿山 黎明前的天还黑沉沉的,走廊里昏黑的灯光下,一位个子不高、瘦瘦的中年 女工正弯腰拖地, 不时用搭在脖子上发灰的毛巾擦拭脸上的汗水。她的动作迅速 而轻盈, 既要赶在早班之前打扫好卫生,又要避免打扰到晚班休息的矿工兄弟们 的好梦。她,就是芦沟矿“十佳矿工——服务队员工李秋月”。

十八年前的一个秋夜, 得知丈夫在井下安全事故死亡的消息时,李秋月抱着 两个 1 岁大的双胞胎儿子,悲恸欲绝。数月之内,她满头青丝大把大把脱落。面 对生活的压力,李秋月没有退缩。2002 年,她来到芦沟矿服务队做了一名服务 员,一边上班一边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这一干就是十几年。2011 年,由于工 作出色, 李秋月被队领导安排到矿调度楼负责卫生打扫工作。由于每天 7 点准时 召开调度会, 除掉 30 分钟的自然晾干时间,李秋月必须每天在 6 点 30 分之前把 调度楼墙壁、地面、厕所的卫生打扫完毕。于是李秋月每天 4 点钟起床,给两个 上学的孩子做好饭留在锅里,就匆匆忙忙上班去了。

一年 365 天,多少年如一日,李秋月从来没有因私事耽误过工作。2014 年 2 月 8 日,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第一场雪的欣喜中时,谁能想到,李秋月这个瘦弱 的煤矿女工,没有了电动车,没有了公交车,是怎样在冰天雪地中沿着公路走了 三个小时才到矿山。她已经记不清自己滑倒过多少次,又一次次在风雪中站起。

风雪交加的凌晨 4 点钟,公路上没有一辆车,没有第二个人,只有被风的呼啸声 和脚踩在积雪上发出的“嘎吱嘎吱”声。“不好意思秦主任,我迟到了。”“不 要紧,先进屋里暖和暖和吧!”面对冻得瑟瑟发抖却一脸歉意的“雪人”李秋月, 矿调度室主任秦迎眼睛有些湿润。李秋月却一刻也没有休息,她只是掸了掸身上 的积雪,拿起拖把扫帚就开始打扫卫生了。

在工作中,李秋月也遇到过不被理解的时候。一次,李秋月刚打扫完卫生, 拖着疲惫的身子正在收拾工具,身后传来沉闷的“啪啪”声。她扭头一看,原来 是一个年轻的矿工正拿着拖把往她刚刚擦洗过的瓷砖墙上摔打, 洁白的瓷砖墙上 留下了一道道黑色的印记。她刚劝说两句,哪位年轻的矿工毫不退让:“我不往 这儿摔往那摔?都干净了要你们服务员干啥?”她没有再说话,只是默默拿起毛 巾把瓷砖又擦洗了一遍。

一份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李秋月多次被芦沟矿评委“十佳矿工”和先进工作 者。如今,面临煤炭效益持续下滑的局面,有人问她:“现在单位效益不如从前 了,你为啥还这样拼命干?”李秋月擦了擦额前被汗水浸湿的头发,语气坚定地 说:“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企业给了我工作,给我办了低保,帮我渡过难关。

现在企业遇到困难,别的我也不会,就干好本职工作呗!” 秋月如银, 朴实无华。李秋月用自己的率真与淳朴的生命之光映照着矿山的 每一个人,也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摘自《郑州矿工报》2014年10月10日) 点评:这篇通讯语言优美、描写细致,人物事迹感人,很好地为 读者展现了一位普通劳动者对企业的感恩之情, 以及她爱岗敬业的精 神面貌。

作者在为文章起标题时, 精心而巧妙地化用主人公的名字 “李 秋月”,正像作者最后写的“秋月如银、朴实无华”,此文用此句, 此景配此时,何其恰切! 党员送“理” “走,没事跟我一起送‘理’去。”10 月 15 日傍晚,告成矿巷修队党支部 书记刘敬华拦住了正要下班的副队长韩喜堂。

“这是要给谁送‘礼’呀?”韩喜堂问。

“这几天, 咱队有几名机电工因为工资下降正在闹情绪,我怕这样下去会影 响咱队的安全生产工作,咱们一起到他们家坐坐,和他们谈谈心,听听他们的心 里话。” “是这个‘理’呀!” 原来, 前几天队里在公开栏贴出 8 月份工资表,机电班因 8 月份出现一个工 伤,班组网络连带罚款,再加上本月矿上效益不好,工资整体有所下降,机电班 职工平均工资比上个月少开了 200 多元。有几名机电工因此想不开,心里别扭, 工作不主动,影响了队里的安全生产。

了解这一情况后, 刘敬华就把队里 7 名党员分成 3 个工作小组,抽空分别到 这几名机电工家中走访,给他们送‘理’上门。党员们送的‘理’包括矿目前经 营现状、煤炭市场面临的危机和集团公司“三保一促”的奋斗目标以及矿近阶段 的工作思路、发展前景等 机电工小王是第一个收到“理”的人。在听了送“理”人员的耐心讲解后, 他连连点头,表示在今后工作中会正视困难,端正态度,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为企业在早日摆脱困境做出贡献。

(摘自《郑州矿工报》2014年10月27日) 点评:这篇故事题目巧妙运用“送理”与“送礼”谐音,吸引读 者眼球,文中因工资下浮,职工思想上有情绪,支部书记组织党员为 职工送“理”解惑,稳定职工思想,切合当前稳定职工情绪的工作实 际,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王常务的“熄火会” 10 月 17 日,在新郑煤电公司“三违”帮教培训班里正在进行着一场特殊 的会议—— “熄火会” 。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红新与 5 名帮教人员面对面坐着, 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对新入班的 5 名“三违”人员进行教育。

“你是因为啥进‘三违’帮教班的?”“溜子停的时候开关未闭锁。要说也 不是俺的责任, 当时班长说让俺去抬坑木, 说是他帮俺照顾着, 俺也就没太在意, 心想不闭锁也没啥大事, 可谁曾想, 安检员来了, 逮个正着, 班长也找不着人影, 就因为岗位负责人一栏填的是俺的名字,非得判俺个‘三违’,你说俺冤不冤? 让俺说应该判班长‘三违’,他承诺帮俺照看的。到现在俺心里还憋着一肚子火 呢!”还没等王红新详细询问,职工小颜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由自主地 把憋在内心的话说了出来。见小颜情绪激动,王红新也打开了话匣子:“在哪个 岗位就要负好哪个岗位的责, 任何时候都要站好自己的岗,要认识到我们岗位的 重要性,我的岗位出了问题责任就应该由我来担,因为我是岗位的负责人呀,你 想想是不是这个理?所以, 作为岗位负责人, 任何时候都得守土有责, 守土负责, 守土尽责。

” 听了王红新的一席话, 小颜紧锁的眉头舒展了, 低下头不再说什么。

接着王红新又把目光投向了职工小李:“你又是因为啥进来的?”“因为井下打 架。

交接班的时候上一班整的个烂摊子弄得我们没法干活,一班干下来不但出力 大,还挣不着钱,十几号人跟着我,我得为他们负责,不能让他们喝西北风吧! 心里窝火,就与上一班的班长动手了。”“作为班组长,为组员负责是好的,但 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动武是不可取的。大家在一个坑里刨食,工作是需要相互 配合的,处理问题要冷静,心里有火要学会控制,不能看谁不顺眼就揍谁,对不 对?作为一名班组长,要有一定的凝聚力,让大家愿意跟着你干,还要有一定的 管理能力,管理要讲艺术,讲水平,要处理好与各种类型人的关系,尽量做到在 不伤和气的前提下把问题给解决了, 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 听了王红新的一席话, 小李的心里舒服了,气也顺了。紧接着,王红新又仔细倾听了剩余 3 名人员的违 章经历,并对症下药,一一帮他们了熄灭了心中的怒火。最后,王红新语重心长 地对他们说:“抓‘三违’不是我们领导故意找茬,也不是为难任何一名职工, ‘三违’的危害你们也都清楚,进培训班的损失你们也都明白。我们抓‘三违’ 就是要下大力气整治‘三违’,杜绝‘三违’,因为三违不除,矿无宁日。”王 红新的话音刚落,5 名职工便报以热烈的掌声。 点评:文章语言朴实,现场感强,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人物对 白通俗易懂,简单明了,通过“熄火会”突出了“三违”的危害,反 映出了抓“三违”的意义。 “过得去”和“过不去”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时爆炸坠毁,宇航员全部 丧生。点差发现,引发爆炸的不过是两条弥合缝隙的橡胶带“O 圈”。有工程师 曾提醒低温天气影响“O 圈”伸缩,会导致密封燃料外泄。但因多重顾虑,决策 层选择回避了这一“小问题”,认为并无大碍,基本“过得去”,这种草率的决 定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有人认为在日常工作中,安全生产管理“过得去”就行,于人于事不要事事 较真、处处在意;隐患排查,马马虎虎,认为“过得去”就行;落实上级安全精 神,觉得会也开了。文件也发了,宣传片也看了,差不多就乐意了,没必要人盯 人监督落实。

安全生产中“过得去”与“过不去”,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映照出某是做 人的两种境界。只求“过得去”者,习惯“你好我好他好”的无原则一团和气, 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庸俗关系,说到底是在应付差 事、那职工的生命不当回事,是极端不负责任,看似让别人“过得去”,岂不知 是害人害己。相反,让一切危害安全的因素“过不去”的人,信仰“严是爱宽是 害”的道理,崇尚安全生产“隐患无漏洞违章零容忍”的处事原则,从不搞中庸 的“差不多,过得去”,最终换来了职工的平安。

安全生产只求“过得去”最终必定“过不去”,甚至会酿成生命悲剧,这样 的例子不胜枚举。据统计,80%以上的事故都跟作业人员这种“过得去”的麻痹 思想有直接关系。

因此, 只有把好让一切危害安全的人和事 “过不去” 这道关口, 才能真正让职工和企业的利益“过得去”。

安全生产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老话题, 管理者在任何时候思想上都不能有一分 一秒的懈怠,尤其是在现场安全管理中。隐患排查要细之又细,查处违章要严之 又严,安全决策要慎之又慎,工作态度要敢抓敢管。常言说“欲得其中,必求其 上;欲得其上,必得上上。”挑战者号的决策者只因忽视了“小问题”,无视一 缕瑕疵,最终酿成生命的悲剧,而安全生产中的“差不多”、“过得去”,同样 也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给企业造成损失。

只有牢固树立职工生命高于一切的观念, 在安全管理中彻底摒弃 “过得去” 的那种最低标准要求, 采取雷霆手段严查细管, 让任何危害安全的蛛丝马迹“过不去”,才是正道。

(摘自《郑州矿工报》2014年10月17日) 点评:这篇言论标题醒目,通过一则小故事引入论题,通过“过 不去”和“过得去”两有一字之差的词语展开,说理透彻 ,逻辑严 谨。 好标题:让“热点”不再“热” “精神食粮”赠党员 让“朋友圈”发出好声音

通讯员之友8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 百度文库投诉中心 ;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 点击此处 进行反馈. 暂无评价 | 0人阅读 | 0次下载 | 举报文档 你可...

改刊号,,文学类期刊,部分插图期刊,80-89年,,16开,30-49面,,,,

通讯员之友 【摘要】: 正1995年度本刊优秀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评选工作即将开始,本刊通联部希望各位特约记者、通讯员朋友们认真准备,协助本刊把这次评选工作搞好. 评...

 
  • 泥巴往事网(www.nbwtv.com) © 201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